-
1 # 梧桐樹邊羽
-
2 # 阿壯793
李白的詩,不拘一格,直抒胸臆;雅俗共賞,老少咸宜;即蔑視權貴,也與“狼”共舞;即屢屢不得意,又不忘初心,追求理想不停息;真性情,真漢子,寫盡你我塊壘,又不收潤筆費,如此詩人誰能不喜歡呢。
01順手拈來,不事雕鑿。詩是什麼?到現在可能還無定論,要不然,怎麼會奇葩如某16歲少女之父,言之鑿鑿曰:“吾女日均作詩凡2000首,絕無虛言",據此推論,可能一個偏旁部首就是一首"詩",比如“我這單立人,日夜守護神","我是三橫王,不服請來剛"等等,事出反常,實在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呵。而豪情如詩仙李白者,終其一生也存詩不過千。雖名聲之盛,但童叟無欺。雖信風拈來,但絕無粗製濫造。請看其順口一佔之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了了數語,童趣盎然,非神來之筆乎?實則功夫在詩外,詩人以“鐵杵磨針"之功,終成詩壇之仙。
02不拘一格,直抒胸臆。“朝避猛獸,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有什麼平仄?押什麼韻?
"噫籲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哪個是口語,哪個是文賦,哪個是五言,哪個是七律,看似都有,又都似無,但綴連起來,卻是傳世名篇,這比諸整天哼哼唧唧,動輒律詩、絕句體撲街,騷首弄姿,爽歪歪多矣。
且這種詩體,汪洋恣肆,即師古又訓今,後世的詞曲,或曰長短句,乃至五四後的現代自由詩,誰又能“自由"過誰?
03分享大美,永無止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雲思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把天然之美,人間佳麗與詩人之內心感受融為一體,把驚濤駭浪與自己的志向無縫對接,烹飪出一道道文化大餐,香遠溢清,引凡夫俗子盡折腰。
詩仙如此詩文,又怎能不醉倒凡間的紅男綠女呢。
-
3 # 李大郎Seanlee
“小弟曾讀過幾年書,塵世間一個迷途小書童。”
也不能說都愛吧,但應該是有很多人愛,比如說我,就是李白的狂熱粉絲。
首先,李白的詩歌,從專業角度上來說,具有非常高超的技術性和藝術性。很多人忽略了的一個問題是,李白在詩歌的創作上,擁有非常高絕的技術性,這就像一個技工,當別的詩人只是二級、三級至多是五級、六級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李白,具有十級的頂尖實力,這是令別人都望塵莫及的。這是基礎。
你看李白寫的詩,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種類,五言的敢寫,七言的更不在話下,長詩厲害,短詩也非凡,更令人震驚的是,你以為李白只是一個詩人,其實他還會寫詞,還會寫賦,這樣一種堪稱恐怖的準超一流專業實力,我幾乎從未在其他詩人身上看到過。
八方來賀,四海昇平,泱泱中華,雄視寰宇,這等氣魄,可曾見過?
更加令人嚮往的是盛唐的開明、包容與大度。無數的外中國人,成為中央政府的高官,這其中有日本人、新羅人、甚至是阿拉伯人。
這樣的一個時代,出現李白這樣一個詩人,幾乎是必然的。
最後,是李白個人具有非常神祕的傳奇色彩。很多人都對李白入蜀之前那幾乎空白的身世充滿了好奇與猜測。
也有專家考證,李白是大唐的皇族後裔,甚至推測出他就是李建成的後人。
另外,是李白的武功,沒錯,他是大唐當時非常厲害的劍術名家,據說劍術師承大唐劍聖裴旻,江湖地位可排進前三。
這樣的一個詩人,你會覺得他真的只是個凡人嗎?
如果是我,也會如同賀知章一樣問他一句:你是從天上來的吧?
另外,好多人都糾結於為何李白這麼厲害,才是“詩仙”,而杜甫能稱之為“詩聖”?
請問在古代,聖人是什麼?還是人。仙人呢?已經超凡入仙,非凡間俗子可能比擬的了。所以,這個稱號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雖然,我也很喜歡杜甫,喜歡的程度並不比李白少,但我對這兩個人的稱謂,還是覺得非常公允。
一位確實飄飄若仙,寫出來的句子都太不像凡人能想到的了,另一位登峰造極,是把人間的詩人能寫到的詩句寫到了一個如同珠穆朗瑪峰一樣的巔峰了。
這樣的兩個人,難道還不能代表大唐的詩壇嗎?這樣的兩個人,難道不是我華夏文化的巨大寶藏嗎?
最後,還是不得不第N次提到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中的那句話:
確然!
-
4 # 痛飲黃龍府
說獨愛不夠準確,可能喜歡李白的詩的人更多一些。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詩作受到後世歷代人們的喜愛和傳頌,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現實中,人們愛工作生活各種所累,內心得不到輕鬆,於是渴望另一種快意人生。而李白的詩詞,恰恰迎合和展示了這一精神追求,作品與讀者產生心裡共鳴。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誰都想,但客觀上做不到。而李白的人和詩都做到了,所以人們喜歡李白和李白的詩。
應當說,古今得到廣泛讚譽的優秀文學作品,都不外乎這幾點。但只有李白,或李白把浪漫做的最好,向讀者展現了文字、情感、思想的豪放之美。
乘風歸去,對酒當歌,望月抒懷。讀李白的詩,給你帶來的是大氣、脫俗、激情四射,暢快淋漓,誰能不喜歡?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種拳拳深情,如浩蕩江河,直擊人內心深處的柔軟,讓人讀詩如飲酒一樣,不知不覺地醉進夢鄉。而且李白詩中的情,都是充滿Sunny的,都是正能量的,豈能不讓人喜歡。
-
5 # 清源齋
大唐盛世,人們喜歡有巨集大氣勢的詩作。
李白的詩不但彰顯出了大唐氣象,
也體現了他性格中的浪漫與不羈。
即使官場失意,即使窮困潦倒,
抱怨後總是能迴歸積極向上的主旋律。
-
6 # 莫留莫離
怎麼說呢,李白身處盛唐,有經世濟國的志向,奈何小人得寵,唐玄宗雖有偉才,奈何在溫柔鄉中步步墮落,尤寵高力士。而李白是誰,詩仙啊,一曲清平調,力士脫靴,貴妃捧硯。一身傲骨,兩袖正氣。於是乎,一時圈粉無數。最有名的莫過於詩聖杜甫寫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緣臣是酒中仙”。
-
7 # 詩情法意
因為李白的詩確實寫得太好了。
李白屬於浪漫主義詩人,讀了他的詩,會讓人忘記憂愁而變得輕鬆自在。
和他齊名的是杜甫,但杜甫屬於現實主義詩人,反映的社會現實大部分都會使人感到壓抑,所以相對來說,大家就都比較喜歡李白的詩。
詩的風格猶如其人,詩的風格就體現著詩人的性格。李白的豪放、灑脫的性格,完完全全通過他的詩表達了出來。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性格豪放、灑脫的人平易近人,不拘小節。這也是他受人喜歡的主要原因。
-
8 # 長安萬卷樓
很多人喜歡李白,更多是喜歡他謫仙下凡般的才華吧,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酒入豪腸 ,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 嘯成了劍氣,
繡口一吐 ,就是半個盛唐
可見李白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有才華的人
-
9 # 執著與豁達
李白文采斐然、胸懷博大、奇思異想、俠氣狂傲等很多值得大家喜歡的地方。但我最喜歡的是李白認真的態度,古往今來對認真的態度大家都喜歡。
舉兩個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是故鄉”,“疑”說明是剛睡醒,“舉頭”說明是起床了,像李白這樣都睡下了,因為思鄉半夜三更還特意起來看月亮,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般人要麼是先看到月亮有感而發,要麼是天文愛好者,要麼躺在床上想想家鄉。都已經睡下了,還特意起來,天氣還是比較冷,沒幾個人能像他這樣做,要是我跟李白在一起看到這一幕,估計首先想到的是這人是不是有毛病!還有類似的“我今停杯一問之”與“把酒問青天”對比一下,李白是特意把酒杯放下來問的,問的正式問的隆重。
-
10 # 白雲3498郭璽清
盛唐詩人多,為獨李白寫的詩歌后人最喜愛?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詩歌創作的技巧說起。詩歌創作這門藝術非常艱難,不是誰看了怎樣創作詩歌的一些理論常識就能創作出好詩。
詩歌創作首先寫景,寫的‘景’要為下面的‘情’做好準備。景抓住的詩歌就是好詩歌。同時景不是單純的景,而是景中包含情在內。
更為重要的是文字要簡單,堅決不能咬文嚼字。詩歌中的語句就象平時人們所說的話,但高度提煉。
李白詩能達到絕世高度,功夫就下到這方面了。
李白的詩能夠千秋盛興,李白取意很高明,完全看不出政治的傾向性,所以文學後勁的生命力十分頑強。
李白詩歌範例:《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以過萬重山。
回覆列表
盛唐詩人那麼多。為什麼大家都獨愛李白的詩?
說獨愛有些過了。
李白是毫無爭議的中國古詩詞第一人,但是正像題主所言,盛唐詩人那麼多,還有中唐、晚唐、宋詩、明清詩作,往前面也有躊躇滿志、音韻發展的魏晉南北朝詩。好的詩人層出不窮,好的作品浩瀚星辰,哪裡有什麼獨愛?
獨愛李白,不能證明李白的偉大,反而證明了讀者對詩詞的閱讀狹隘。
你接受到的只是從小教科書裡告訴你:“李白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你看到的只是教科書,和媒體經常翻出來轟炸你的《靜夜思》、《蜀道難》、《將敬酒》等作品。
雖然這是基於正確知識的洗腦,是我們傳統詩詞知識的底線。
但是底線不應該是上限。
如果增大我們的閱讀量,我們就會發現《詩經》的美,發現三曹七子的力量,發現大小謝、庾信、鮑照的文采,發現詩歌史在二千年中數不盡的美麗時刻。
更遑論和李白同時期的杜甫、王維、高適、杜牧、白居易、李商隱等著名詩人。
李白,是會當其時,詩歌走上高峰的時代中的頂尖高手。
但是從來都有很多人更喜歡杜甫、李商隱、王維。每一個讀詩人都會有適合自己風格的喜歡作品和崇拜物件。
喜歡李白,只代表著你喜歡他的風格而已。
李白的走紅與大時代有關,更與皇帝對他的眷顧有關,雖然最後贈金放還,但是他在玄宗、楊貴妃身邊的兩年就好像我們今天去國外鍍了一層金。
上有高層認可,下有百姓喜愛,詩文確實又獨樹一格,無人匹敵,這樣的詩人,怎麼會不讓人喜歡。
和杜甫不同,李白的紅是生前的紅,就好像現如今的演藝明星,他是享受過自己被人追捧的待遇的。杜甫就可憐了,死了多少年之後,到了中唐元稹才將他捧紅,並逐漸與李白同步。
李白固然是天才,但是文學風格總有來處,他的詩文意象遠承莊子、屈子,近接庾信、鮑照,加上盛唐氣象和獨一份的人生際遇,打造了他傲視眾人的清高、狂狼文風。
這種文風是所有文人都希望有的,但是要真把李白一生困頓安排到我們身上,估計也沒什麼人願意。
同樣的潦倒困頓,杜甫的詩文理論就有跡可循,因此後世詩人都知道杜甫好學,李白難追。
李白個人氣質、道教氛圍、以及盛唐時唯文取仕的社會壞境,已經不可能再現。
後世學李白稍有像處,僅唐伯虎一人而已,但也是天差地遠。
能學到的不羨慕,學不到的鐘愛之。
這是世人的普遍心理,也就是李白為什麼穩居中國古詩壇一哥位置的原因。
要是用情人來比喻的話,他就是中國詩人心頭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