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祕聞獨家偵探
-
2 # 回憶裡中人
首先古代的毒藥是很有限的,翻來覆去就那幾樣,搞不出來今天的氰化物劇毒產品。
另外影視劇裡面的很多畫面事實上不太經得起推敲,例如皇帝用膳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像明清皇帝每頓飯都要有上百道菜,太監會一道一道的試吃,吃過且試過後才可以端過去。
現在開始考慮題主的問題,如果是銀針試不出來的,或者藥效發揮比較慢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根本的解決辦法,但是紫禁城的安全防範問題做的很好,負責皇帝安全的內廷人員想出一個主意來。即皇上在每頓上百道菜餚中,每盤菜都要很快的經過。皇帝本人一般對一些菜餚感興趣的話,夾一筷子就立即端下去。如果皇帝夾了第二筷子,那對不起,這道菜很有可能皇上很長時間都會看不見了。如果皇上表示對這道菜非常感興趣,又夾了一筷子,那對不起,這道菜很有可能就會消失在以後的菜譜裡了!
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不會有人知道皇帝的喜好是什麼,以免居心叵測之人進行專項投毒。第二就是不可能每盤菜都被下毒了,要這樣的話皇帝也就不要乾了,紫禁城的都這樣了帝國也基本失控了!而控制皇帝的食物數量,可以有效遏制中毒的效果和嚴重程度。
當然這項規矩在紫禁城執行的還不錯,但是在紫禁城之外搞得不好,比如大清皇帝經常喜歡去的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等地。
-
3 # 公子品史
古代皇帝吃飯可是一件大事,皇帝是國家最高統治者,他的安危是和國家的興榮聯絡在一起的,因此他的吃飯是一件大事情,要知道很多人都在窺視者這個位置。所以從皇帝這一身份誕生起,就有專門的人和機構來負責皇帝的飲食起居,如明清時期的御膳房就是這樣一個專門機構,從食材的採購、烹飪、上桌都有嚴格的規定和制度,旁人想從中下手真的很難,當然如果皇帝的並無實權只是傀儡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樣的皇帝是任人宰割的,想加害的話很簡單,這種情況也少見。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皇帝的飲食古代皇帝飲食有專門的制度和規定,並且有專門的人負責,一般在皇宮內的太監們又專門從事皇帝飲食起居工作的,他們每天做的飯菜基本都不重複,還專門從外面請了專門的廚師做菜,還有一部分是內部從小培養的廚師,飯菜的種類、口味、形狀、性質各不相同。如皇帝早上吃的麵食、中午吃的飯食、晚上吃的各不相同,除非皇帝有特別的指示和需要,否則每天吃的飯菜都是不同的,一方面是防止有人做手腳,一方面是怕皇帝總是吃一種型別會膩味,所以要換著花樣的做菜。
此外,在飯菜正式上桌前都會有專門的太監或負責人對做好的飯菜進行先嚐試,看看有沒有問題還有用銀質的器具進行測試,看看銀質的器具有沒有什麼變化,比如發黑,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就說明飯菜有問題,通過了的話才能正式拿給皇帝吃,從了人試吃之外也會養一二隻動物在宮內,有時也會拿給動物們吃,都沒有問題了,最好才呈送給皇帝吃。
皇帝在吃飯的時候也是有規矩的,叫做淺嘗輒止,不管什麼樣的飯菜,哪怕皇帝在喜歡吃也只能嘗幾口,然後就要撤下去,不能在吃了,這也是為了防止飯菜出現問題,量少的話還事情不大,要是量大的話那是無論如何也很難挽回的,所以皇帝即使可以嚐遍天下山珍海味,也不可能盡興的,這也是普通人無法體會到的,這也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體驗。
負責的機構比如在清代,最初這一機構一般分為二個部分,一個稱為“茶房”、一個稱為“膳房”。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這二個部門才合併為“御茶膳房”。這一機構的最高負責人為管理事務大臣,由皇帝在王爺和內閣大臣中特簡任命,可見它的重要性,比較事關皇帝的飲食安全,絕不可能馬虎的。後來則又在御茶膳房下設檔案房,管理御茶膳房的題奏本章、文書檔案事宜,其中的文書檔案包括“膳底檔”等。
另一方面,御茶膳房的下屬機構有膳房、茶房、肉房、乾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設有銀器庫。御茶膳房設總理事務大臣,無定員,下屬人員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筆帖式等官員。
清代清帝用膳,一般是一天兩餐,這源於其先祖日出上山,過午回家,這是遊牧民族漁獵文化的兩餐習俗。皇帝吃飯的時間一般是固定的。清帝的早、晚兩膳,早膳時間為卯正二刻(早上6時),晚膳時間為午正二刻(中午12時)。
每天給皇帝做菜的花費花費還是巨大的,不要說奢侈的皇帝,就算比較節儉的道光皇帝一頓飯也得上百兩銀子,這些錢相當於當時十戶普通百姓一年的總收入。皇帝每天吃的畢竟有限,大部分事物都是隻嘗一點,剩下的要不賞賜給大臣宮女要不就給宮內的太監等人,這些也都以能吃到皇帝賞賜的食物為榮。
綜上所述,古代皇帝吃飯都有太監試菜的,即便是慢性毒藥,也沒有機會,畢竟皇室服務的機構太多了。
-
4 # 小貓咪看天下
首先,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你要理解,這個慢性毒藥怎麼才能放到飯菜裡?
古時候的皇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可以說只要他想要天上的星星,下面的文武大臣都得給去摘。就這樣一位擁有權利和地位的人,難免會遭到小人算計,但宮中對於防止外人傷害到皇帝,也做了很多舉措。
其中防止皇帝在吃飯時下毒這方面,就有著很多的關卡。
2、皇帝吃飯時,旁邊的太監不僅需要試吃,而且還要用銀針插進飯菜,看看是否有毒。古代很多毒藥,都可以利用銀針探測到,不像現在的很多西藥,是不容易檢測不出來。並且試吃完,要稍微等一會,看看毒性是否發作。
末代皇帝溥儀,曾在回憶錄中提到,“當皇帝后,根本就沒吃過一次熱乎飯”,其實也是挺悲催的。
3、桌上雖然佈滿山珍海味,但皇帝只能吃三口,而且還是一小口,“食不過三匙”的規矩,就是怕讓別人知道皇帝喜歡哪道菜,可以防止歹人提前在這道菜裡下毒。
換句話說如果歹人,想利用殺不死皇帝的慢性藥,去毒殺皇帝,不成功算是白忙活,成功了,頂多皇帝拉肚子,沒有意義。
-
5 # 浮生若夢sk
為了防止皇上的飲食被下毒,可謂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電視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皇上的餐桌上總是擺著豐富的菜餚,有些菜可能皇上一口都沒有動,而且皇上吃飯前要有試吃的太監,且皇上的餐桌只能有皇上一個人。
每一道菜,從選材、擇菜、備菜,都用專門的人負責,並有專門的太監負責記錄備案。炒菜時,每一道菜,由三個師傅共同完成,並備案記錄,出現問題就由這三個人負責。在傳菜時,一個太監負責一道菜,同時也要備案記錄,由一個太監監督。菜已經端到桌子上了,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錯,之後由太監負責由銀針試菜。皇上旁邊還會站著幾個小太監,皇上想吃哪個菜了,先有這些小太監吃完,皇上才會放進嘴裡。到這個時候,菜差不多也都涼了。所以皇帝基本上沒吃過幾口熱乎飯。
所以下毒機率幾乎為零,除非自皇帝自己作死求長生不老,吃丹藥。大量重金屬堆積下來時間久了自然一命嗚呼。太宗李世民,明朝的幾個奇葩皇帝都吃仙丹中毒死的麼?
-
6 # 多多和田田
毒藥隨著科技發展才越來越厲害,現在的毒藥基本都是化工產品,而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毒藥也基本都是必要原始的物理提取物,比如毒蛇的毒液,還有砒霜,還有重金屬汞等等。
皇帝吃飯,首先肯定會從原材料把關,有毒的食物很難進到皇帝的餐桌上,剩下的就是下毒了。
歷史上被毒殺的皇帝很少,基本都是些孩子皇帝,估計都是被迫吃的,成年皇帝被毒殺的好像只有唐中宗吧,吃了老婆孩子的毒肉餅,一命嗚呼,也不是正餐中毒,而是屬於零食中毒,死於信任的人手裡。這說明皇帝的餐飲安全是沒有問題。
制定皇帝安全流程肯定是百般思慮的結果,不是一個人能輕易挑戰的
-
7 # 顏逑君
試,只是預防,沒有辦法想那麼多,簡單說有試比沒有試好,畢竟沒有試什麼都防不了,有試,最少還可以防急性的,你說對不。
總結完畢。
-
8 # 歷史大家官
一家三口吃飯四菜一湯算是比較不錯的生活,一般一個人吃飯也就一道菜,一碗飯而已。而皇帝身為天之驕子,一頓飯要吃數百道菜之多。
在古代皇帝就是天之驕子,是一國之君。全天下都是皇帝自己的,因此皇帝十分注重養生,每次吃飯恨不得把全國各地的好吃的都吃一遍,每次吃飯單皇帝一人,就要呈上數百道菜。
小編給你看下皇帝的選單,蜂蜜一品、拉拉一品、小菜一品、南小菜一品、菠菜一品、桂花蘿蔔一品、粳米膳進一碗、羊肉臥蛋粉湯一品、蘿蔔湯一品、野雞湯一品..... 只是甜品小樣就多達幾十種。
皇帝吃一頓飯要花費上百兩銀子,足夠當時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吃十年的飯了。皇帝作為最高的統治者,吃的多一點好像也沒有什麼。皇帝雖然一頓吃多達上百種菜餚,但是一道菜皇帝最多吃三口,吃完之後太監就會撤掉此菜,並且半年以內都不會再上桌。
皇帝不是不能多吃,而是不敢多吃。一旦有人知道皇帝喜愛吃什麼,就能掌控皇帝的飲食從而操縱皇帝。第二個是一旦知道了皇帝的喜愛,有人要行刺就會在那道菜裡面下毒,大大增加了皇帝被行刺成功的機率。
有人可能會問了,皇帝吃飯前不都是有太監試菜的嗎?是的,古代的確有試菜這一說,但如果下的是慢性毒藥,無色無味短時間內誰也發現不了,畢竟皇帝的寶座誰都想來坐一坐,不嚴加防範是不可以的。
現在想想皇帝也是蠻可憐的,自己想吃什麼都不能吃,隨時還會有被行刺的危險,歷代皇帝不是被妃子行刺就是被大臣行刺,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啊。皇帝也是一個高危行業,看完之後還想著要穿越當皇帝嗎?還是在現代老老實實當個普通人算了。
其實皇帝吃不完也不會浪費,一般都是賞賜給身邊的太監和宮女們的吃了。既然是皇帝賞的下人們肯定會吃光的,你看在皇帝身邊伺候的太監,一個個都膘肥體壯的,因此皇帝雖然吃的多,但是也不會浪費了。
皇帝吃飯都有一個太監試菜,萬一是慢性毒藥的話,皇帝肯定是死定了!不過一般的情況下,可能性不大,畢竟還有不少太醫,每天對皇帝的身體進行檢查!除非那慢性毒藥的藥量非常小,小到太醫根本檢查不出來!
回覆列表
自古至今,皇帝歷來是個高危職業,自秦始皇至清朝末帝溥儀,平均年齡不到40歲,絕大多數都是橫死,其中被人下毒的不在少數,如隋文帝楊堅、唐中宗李顯、清朝光緒皇帝。
第一,用太監試毒是最有效、最實用的辦法,能解決絕大部分問題。如果普通人懷疑食物有安全問題,他會讓狗先吃一下。同樣的道理,皇帝會選擇一些衷心的太監來做同樣的事情,反正太監的命又不值錢。至於慢性毒藥無法防範的問題,這是一個大數和小數的關係,既然能防範大部分毒藥,此法就是有效和實用的,不能因無法防範少部分毒藥而棄之不用。就像如今在公共場所戴口罩一樣,不能因口罩難以防範全部病原體,就選擇不戴!
第三,毒殺皇帝是刀口舔血,風險極大,即便有慢性毒藥,殺手也不會選擇使用。要毒殺皇帝,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一旦失敗,誅滅九族都是輕的,即便僥倖成功,又如何能擺脫掉嚴厲的追查?要毒殺皇帝,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