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俊峰評談

    作為少林寺的方丈,釋永信在主持寺院的這段時間,通過種種手段極大擴充套件了少林寺的影響力,這座千年古剎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很多外中國人慕名來少林寺學習中國武術、體驗禪宗文化。少林寺的出名可以說全依賴武術,作為一個以武揚名的佛教寺院,主持人是否會武自然成了普通人好奇的問題。

    有人依據釋永信的佛法師父釋行正並不會武功,據此判斷釋永信也不會。但是一位少林寺的俗家弟子郝釋齋卻出面澄清,這位號稱少林寺“活拳譜”的佛教居士表示,釋永信跟隨他學習了多年少林拳法,自己將一身武藝全部傳授給了他。而這個郝釋齋與釋永信的關係卻很複雜,一方面他也是釋行正的佛法徒弟,也就是釋永信的師兄弟,另一方面又宣稱他傳授了釋永信少林武術,也不知道釋永信該叫郝釋齋師父還是師兄。

    另外,出自少林寺的武打演員釋小龍也號稱是釋永信的徒弟,另一位明星王寶強曾在少林寺習武多年,也自稱得到了釋永信的傳授。如果不是少林寺為了證明釋永信會武術,故意做出的安排,那麼釋永信會武術應該是真實的。至於武術有多高,就不好說了,武術中有句諺語:天天練,日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畢竟算是一個公眾人物的釋永信,做了主持以後,很難抽出時間練功,加上大腹便便,即使曾經會武功,也退的差不多了。

  • 2 # 河南老劉

    最近新聞鋪天蓋地,都是關於釋永信大師的,本人也來分析一下。  釋永信,我第一次看見他,是在某個節目的訪談上,他侃侃而談,給我感覺是一個披上袈裟的商人,後來又翻閱了相關資料,發現釋永信確實是一個天才,對於少林寺的貢獻比其他方丈要大得多,可以說,少林寺有今天的地位,釋永信功不可沒。  現在問題來了,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少林寺,少林寺又在我們心目中是怎麼樣的地位呢,作為一個佛教聖地,裡面寄託了無數老百姓祈福的訴求,中中國人就是這樣,沒事拜拜神仙燒燒香火,有事了也要拜拜神仙燒燒香火,這就導致了燒香拜佛所在地有了商業需求,難道全國那麼多的燒香拜佛地,只有少林寺是這樣的嗎,可見未必。  關於這次釋永信的事件,不管舉報者出於何種動機,只要查實舉報材料落實,大師面對的將是萬劫不復的處境,你不光是損壞了一個出家人的初衷,也破壞了我們心目中少林寺的形象,少林寺發展壯大我們不反對,但是要光明正大的發展壯大,走歪路子的,請不要在佛門聖地胡作非為。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舉報材料不屬實,大師會作何感想呢,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大師,你還是低調些吧,可以看出來,整你的不是一個人,而是許許多多的人,一個出家人,樹敵無數,不是好事情。  釋正義們,如果你們是為還佛門一個清淨,那你們就是佛門中讓人尊敬的尊者,如果你們是為某個勢力所利用的走狗,那你們的所作所為近似於**了。  請廣大網友們理智對待這件事情,事實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刻,屆時,真相大白,大師到底是大師還是大溼,我們拭目以待

  • 3 # 一片茶葉的故事

      天下功夫出少林,河南嵩山少林寺,不僅是禪宗祖庭,更是功夫的發源地,武術的聖地。而少林武術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是“少林七十二藝”,也稱為“少林七十二絕技”。那麼,少林寺真的有七十二絕技嗎?還是金庸小說中虛構的呢?

      在之前某媒體對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關於這個話題所做的一次訪談中,釋永信詳細陳述了他對少林功夫的看法。

      在釋永信看來,少林其實絕技就是少林功夫中的72種功法,也叫72藝。因為少林武僧團很龐大,並且對於一個人精力有限也不可能樣樣精通,所以通常都會根據自身愛好和身體條件選擇72種功法中的一種來練。關於這72中少林絕技,在中華民國時期曾經出過書,包含了各種練法,但是其中最常見也就是一二十種,因為好多功法都是相近的。

      當被記者笑問道:“您會幾種”的時候。釋永信就笑了,自嘲的說:幾乎都練過,但都沒有練好過,學著也容易,練著也容易,但練好很難。當然,釋永信自然是非常的謙虛,出家人也不打誑語,說的都是很實在的大實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練好一門功夫,哪有那麼容易呢?

      當被記者要求談談他對功夫的理解的時候,釋永信方丈更顯示了他的大智慧。他說:功夫不僅僅是停留在武術上,更不是拳腳上。功夫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中國有句俗話“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不管做什麼,只要做得好,做的出類拔萃,就是功夫。農民種地種的好是功夫,廚師菜燒的好是功夫,裁縫衣服剪裁的好也是功夫。功夫就是經年累月的積累,功夫就是用心做事,在做的過程中開智慧,見功夫。

      具體到少林功夫,釋永信方丈認為少林功夫最高的境界是不動心,功夫和少林寺的禪修是一體的,禪修的最高境界也是不動心。所以練習少林功夫,不能有名利心,要把它當作一種修行的法門和生活的方式。

      釋永信直言他並不喜歡少林武術這個稱呼,更喜歡“少林功夫”,在他看來,武術只是功夫的一個層面、一個比較低的技術上層面,而“功夫”不僅有技術層面,更有文化層面、精神層面,它至少包括武術和武道兩個層次,再進一步就是禪。這也就是少林寺所提倡的以禪引武,以武修禪。

      當被問到“現在還練功嗎”的問題時,釋永信方丈也說,功夫一直在練,只要有呼吸之前都在練。作為一個和尚,尤其是少林和尚,練功就是和尚的本分。無論做什麼,都要及安守本分,農民有農民的本分,記者有記者的本分。可見,大師雖然身處少林寺商業化的輿論漩渦,卻從來沒有忘記他做僧人的本分。不過,作為少林寺的方丈,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麼能領導這麼一個龐大的少林呢?所以,外界紅塵紛擾,又怎麼能洞悉一個佛子的心呢?

  • 4 # 白話石說

    釋永信年少時便入少林寺,隨師傅習武練身雲遊四方。

    幾十年來,在師傅的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下,就像人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釋永信會武功應當可信。

    要不然,他也不會在20來歲就當了少林寺武僧團的團長,帶隊參與國內外各項功夫表演,培養了釋小龍、釋行宇等影壇武功演員。

    坊間對釋永信議論頗多,有的說他不會武功,就是個“花和尚”——這和近些年少林寺過度商業化,釋永信又是少林寺的代表人物有關;有的說他武功高強,功夫無雙——這和金庸、古龍等武俠小說的加持有關。

    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這句話的形成,主要是以前《少林寺》等武俠影視劇的渲染,十八武僧救秦王,少林武功蓋天下,成為人們對吾國武學文化的定論,也使釋永信作為少林寺的掌門人,增添了一層炫目的光環。

    至於說釋永信的武功修煉到了什麼境界,恐怕是水中月不堪一提。

    要知道少林寺畢竟是個吃齋唸佛之地,釋永信本人也不是《水滸傳》裡的豹子頭林沖,憑真本事行走江湖。

    釋永信前些年上湖南衛視,回答主持人李湘的提問時,曾說他練過十餘年的武功,且對所練諸門都比較拿手。只是後來當了主持忙於俗務,閒暇時也基本進了禪堂,在練功方面比較疏忽了。——這也說明他後來就廢了武功,何談修煉到什麼境界了。

    說到底釋永信是個文僧、是少林寺的CEO。

    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把少林寺的武學發揚光大,如何把少林寺的商業可持續發展,如何維持少林寺在武學界的地位。

    且看他現在身形臃腫,體態顢頇,全無練武之人應有的強悍體魄和軒昂氣度。

    所以問釋永信會不會武功,他年輕時肯定有基本的少林武功,問他修煉到了什麼境界,那就要貽笑大方了。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分要求一個洋溢商業化氣味的少林寺集團的掌門人,還像在前線真刀真槍幹仗的鬥士了。

  • 5 # 冰語

    釋永信應該會少林武功,境界有待推敲。

    說起釋永信自然想起一部紅遍大江南北的電影《少林寺》,說起少林寺自然與少林功夫聯絡到一起。“天下武功出少林”詮釋了少林寺除了是佛寺,其武術根基也是標誌。影視作品與歷史記載中便能輕易瞭解到少林寺為何能以武術為標榜,作為寺內住持會少林武功是少不了的,只是水平不定都很高。

    少林寺隨著中國的發展也在不斷轉型與發展,作為普通百姓的角度瞭解現實版少林住持並不多,唯獨最出名的是釋永信。環境造就人作為一座以武功出名的寺院,院內僧人多數應該會點武功。武術不單是少林寺對中國功夫的傳承,少林寺承載著將國粹發揚光大的責任,同時武術在文明時代是具有全民健身的屬性,也就是說如今的武功在少林寺的發展強身健體是最大的功能。作為少林寺主持釋永信即便在文明年代不需要以武術保家衛國,至少在弘揚武術精神上也該會點少林功夫,畢竟作為一種鍛鍊方式,少林武功是不二之選。

    至於釋永信修煉到何等境界,個人認為不會太高。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造就了這一點,如今國泰民安社會發展良好的狀態下,經濟發展從溫飽轉為了小康,同樣身處大環境的少林寺亦如是,住持亦然,少林寺也不需要武功高強的主持去保護。不難發現釋永信的新聞大部分以推廣宣傳中國佛教為主,當中他給人的印象是一個非常有經濟頭腦的少林主持方丈。也就是說釋永信,除了活躍於行政方面,在搞活經濟這塊同樣佔據其重要業務內容。然而,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武功方面達到鍛鍊與強健體魄的目的即可。

    從以上綜合分析得出結論,釋永信會少林武功,但修煉境界不高。

  • 6 # 一代書痴黃強

    我們知道天下功夫出少林,說明少林功夫天下聞名,每一部武俠小說都少不了少林派的影子,如果沒有少林和尚那就太意外了,少林門派作為武林界一個大門派,湧現了很多高手,無論是天龍八部還是其它小說都會湧現幾個少林頂尖高手,如今的少林寺還會有這樣的高手嗎?

    當然有,前幾天少林掌門釋永信透露他學過100多種功夫,而且功夫水平相當了得,很多人不敢相信,這個文質彬彬的人也會功夫,而且還學過如此多的功夫,因為從外形來看,他的體型太胖,而且不具備練武之人那種健壯身體,難道他是傳說中的掃地僧嗎?

    我們知道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的人物,一位呆在少林寺負責打掃藏經閣的僧侶,具有大智慧。見證了少林派發生的事蹟,僅在小說第四十三章中倏然而出,根據自述在藏經閣中呆了約有四十二、三年,藏經閣所發生之事也都都看在眼裡,以一人之力對戰蕭遠山、蕭峰、慕容博、鳩摩智等武林高手,輕鬆收服蕭遠山、慕容博兩人。

    這雖然是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這個掃地僧平時看起來並不起眼,誰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裡,但在危急時刻展現高超的功夫,挽救少林,所以說通過掃地僧這個人物,我們看人不能全看外表,還是要看他的內在,這裡用在釋永信身上再適合不過了,我們知道如今他是少林寺的CEO,給外人的感覺他是一個文質彬彬,不懂功夫,其實他是隱藏武林高手,這種不顯山不露水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特別是看到他年輕時練功照片,大家都驚呼,這功夫也太牛了吧!難道他就是現代版掃地僧嗎?你們認為釋永信是現代版掃地僧嗎?

  • 7 # 豬豬大師

    少林有武僧,傳說還幫助過李世民。不過軍隊作戰講究集體合作,不單打獨鬥。武功基本沒用,除非你相信武打小說,楊過幾招就擊潰元軍。而少林沒有練《易筋經》的傳統,一本偽作,是房中術,有些內容節錄如下:

    「行此功夫,其法在兩處:一在睪丸,一在玉莖。在睪丸:曰攢,曰掙、曰揉、曰搓、曰拍。在玉莖:曰咽、曰洗、曰握、曰束、曰養、曰閉。」

    總之和丁丁有關,也不是很難懂,和武功沒有什麼關係。有些招式是後來新增進去的,書中也沒有說少林僧人是怎麼練的,怎麼創造出來的。

    至於釋永信會不會武功就看定義了,會幾套武術套路也是會武功,但是你問會不會實戰那就要比武了。自從出了一個冬哥,基本沒有人還相信傳統武術能打,能實戰了,基本就是體操。

    所謂境界,不要第三方認證就是自娛自樂,怎麼吹都行,雷雷還吹得不厲害嗎?結果10秒ko。一旦要驗證就要公認,有比賽規則,比如是一對一,徒手,裁判等等。

    我猜他不會什麼武功,有也是花架子,如果真比也就雷雷那種水平,20秒就被現代專業格鬥選手ko。

    但是釋永信不需要什麼武功,武功再厲害能厲害得過現代武器嗎?難道真的相信義和團的大師兄刀槍不入?

    釋永信是愛國僧人,這點大家都知道,也是一個把宗教文化衍生化的僧人,衍生了大量賺錢產業,公司化,和原始佛教相差太遠。這個問題有得爭,前提是不違法就好。爭議是天天有的。大家看熱鬧就好。

  • 8 # 小哲生活錄

    你好,我是Z剪輯,剪輯各類電視劇電影綜藝視訊分享,以下是釋永信和華商報的一段對話:

    這樣一個身處漩渦、爭議和風波當中的名寺方丈,他“心中的少林”究竟是什麼樣子?他所做的一切究竟有著怎樣的思想支撐?

    少林文化首次走入聯合國總部。美國時間10月9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攜少林文化代表團成員來到聯合國總部,展示少林功夫,宣揚少林文化。此行,釋永信率領36名武僧是來參加在洛杉磯舉行的首屆北美少林寺文化節。

    社會輿論對僧人有著一些固有的看法,比如出家人好像就應該在深山老林裡,守著青燈古佛一輩子和佛經打交道,但釋永信顯然不是。他不但入世,而且十分積極。

    8月中旬,記者去見釋永信時,少林寺正在舉辦2013年少林問禪之“機鋒辨禪”活動。釋永信給獲獎選手頒了獎。隨後,8月21日,他赴臺參加2013年國際供佛齋僧祈福法會,並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進行了會面;之後又受俄羅斯總統普京之邀,參加9月1日開始的2013年國際軍樂節。

    回國後不久,他又相繼在少林寺與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美國聯邦初審法院法官劉成威會面。期間又出席了第二屆“天地之中(嵩山)——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論壇”。

    這僅僅是他8月中旬到9月初不到一個月的日程,這還不包括沒有報道的諸多會見和活動。可以說,忙得不亦樂乎,而這,也恰恰是釋永信給外界的一個印象。有關他的一些謠言也不時被熱炒,他雖未迴應,但又不得不面對。

    為了少林寺的復興,釋永信採取了一系列超常規的舉措,也因此招致了諸多的非議。但在他看來,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少林寺發展的需要,是為了傳承禪武文化的需要,不是為了譁眾取寵,也不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這樣一個身處漩渦、爭議和風波當中的名寺方丈,他“心中的少林”究竟是什麼樣子?他所做的一切究竟有著怎樣的思想支撐?

    到少林寺30多年來,一直和僧眾同吃同修

    華商報:寺裡收養了多少孤兒?釋永信:一百多個。這次有十幾個孤兒面臨著小學升初中就學的問題,希望當地能照顧一下,給他們一個好的人生。

    華商報:看來寺廟和社會不可能完全脫離。

    釋永信:人不可能在真空中生活,社會是個大家庭,寺廟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對我們出家人來說,在精神上、道德上追求要高一些,但在生活上大眾一些。

    華商報:方丈有工資嗎?

    釋永信:我們注重的是修行,這方面看得很淡。我們不叫工資,也就是一些生活補貼或者叫單資,每月發幾百塊錢,包括我在內,用來買一些生活的必需品。

    華商報:能講講你每天的生活嗎?釋永信:我到少林寺3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和僧眾同吃同修的習慣,生活很有規律。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從來都這樣,這是一種生活習慣。禪堂的禪師比我起得更早,三點多就起來了。起早起晚不能代表什麼,只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一個心態,精進的心態,慈悲的心態,始終不能怠懈。一日三餐也完全是素食。每天都會有兩個小時的打坐,堅持坐禪也是我的生活習慣。作為方丈,我還會有很多的應酬。現在信眾多,眾生的願也很多。我們也能理解,也希望傳遞一種正能量,(笑)但有時確實很難滿足。我們本來是為了各自的解脫才出家,但出家後還要為生活奔波,還要為眾生解惑,(笑)所以很辛苦,但要當成一種責任,一種修功德來做。除了外出開會,我多半時間都在禪堂坐禪、方丈室接待、大殿早晚課中度過。

    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是不動心

    華商報:前不久的“天山武林大會”,我注意到少林寺並沒有派人蔘加。少林寺真的有72絕技嗎?

    釋永信:少林功夫中有72種功法,也叫72藝。過去少林寺有一個比較大的幾千人僧團,練武的人很龐大,根據個人的愛好選擇一兩種來練,這樣能練得更好一些,就這樣產生了72種絕技的叫法。民國時期有過書,各種練法都有,其實常練的也就一二十種吧,其它好多功法都是相近的。

    華商報:你會幾種?

    釋永信:(笑)幾乎都練過,但都沒有練好過。學著也容易,練著也容易,但練好很難。

    華商報:現在很多人對功夫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拳腳上。

    釋永信:拳腳上的功夫只是禪修的一方面。不管是拳腳上的,還是其他方面,只要你做得很好,都代表一種功夫。建築工人你的活很好,也是一種功夫。種地的你把地種好,這也是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功夫。用心去做,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留心皆智慧。在做的過程中,開智慧,見功夫。

    華商報:你認為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釋永信:是不動心,這就是禪定的境界。少林功夫和修禪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沒有那麼多名利心,就是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修行法門。幾十年如一日地練下去,我們相信對身體和精神上都會有好處。

    其實誦經、唸佛、拜禪、習武……都是一種修禪,就看你發什麼心。發什麼心就會有什麼結果,發心和結果是成正比的。當然,心底不用功,表面上做得再好也沒用,再作秀也沒用。

    華商報:禪,在普通人看來挺神祕的,你所理解的禪是什麼?

    釋永信:我個人理解,禪就是修行人生活中的一種智慧,是一切眾生如何做人的普遍真理。

    華商報:普通人修禪也要去禪堂坐禪嗎?

    釋永信:達摩祖師來到中國之後,變了禪風,禪不再像傳統印度禪那樣,專門注重沉思冥坐,遠離人間苦修,而是把禪融入了生活裡面,禪就是吃飯睡覺,禪就是生活。生活中隨處可以參禪,隨時都能夠獲得覺悟。這也就是中國禪和印度禪不同的地方。

    我們講六根清淨,六根是眼、鼻、耳、舌、身、意,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基礎,就像樹的根部。從根本做起,就是從日常生活做起,就是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起。其實也不是必須打拳、必須坐禪。你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一種修行,就看你有沒有心去做。

    事情要做什麼像什麼

    華商報:你和金庸先生很熟?釋永信:是的。他第一次來少林寺是1981年,而我也正好是那一年進的少林寺,但我們當時沒有見過面。我們第一次見面應該是九幾年,後來又多次接觸過。他是一個佛教徒,對佛教教理、教義非常通達,德行很高,知道學習和尊重。

    華商報:他和你交往後,有沒有改變一些對少林寺或少林功夫的看法?

    釋永信:(笑)只有你們媒體才會有這樣那樣的看法。對老一代人來說,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少林寺能傳承千年,自然有他的道理,自然有他的家風,有他的精神所在。

    華商報:聽說你不太喜歡“少林武術”這個稱呼?

    釋永信:我們更願意用“少林功夫”,為此我們還曾和國家體育部門有過爭論,他們說,建國以前用國術,建國後用武術,一再建議我們用“少林武術”四個字。但我們認為,武術只是功夫的一個層面、一個技術層面,而“功夫”不僅有技術層面,更有文化層面、精神層面,它至少包括武術和武道兩個層次,再進一步就是禪。所謂以禪引武,以武修禪,所以,功夫也成為少林寺特有的禪修法門。我們堅持叫“少林功夫”,意思也是以示區別。

    華商報:“國術”是怎樣演變的?釋永信:和國學一樣,它就是一種國家需要,民族需要。鴉片戰爭後,中國備受列強欺凌,民族需要振興,振興需要好的精神面貌和載體,從哪裡來呢?於是武功就上升到了國術,全民練武,強身健體,這是一種救國的需要。之後,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信仰,甚至傳統的生活方式都丟掉了太多了,咋辦呢?開始用國學來挽回民族的傳統、民族的信仰。所以這與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需求有關係。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華商報:現在還有時間練功嗎?釋永信:功夫一直在練,只要有呼吸之前都在練。有句俗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諷刺混日子的。但在我看來,一個人如果真能堅持每天撞鐘,三年五載下來,他的心性肯定會發生變化。其實,很多事情要專心致志去做、堅持去做,做什麼要像什麼。當和尚,要堅持好和尚的本分,當農民,要堅持農民的本分,各自有各自的本分。

    我們內部很少稱方丈 都稱大和尚

    華商報:22歲你就是少林寺的住持,直到1999年你34歲時被稱為方丈。住持和方丈有什麼區別?

    釋永信:實際上是一回事,住持和方丈都是一個人。過去很少叫方丈,都是叫住持。電影、小說上稱方丈,大家就稱方丈。其實我們佛教界內部很少稱方丈的,都稱大和尚。現在大家都喜歡有好的名頭,好做事,怎麼好聽怎麼叫,怎麼大怎麼叫,實際都是一回事。

    華商報:住持一般是怎麼選定的?

    釋永信:少林寺是個子孫廟,住持都是由前任定的,我們有這個傳統,講的是衣缽相傳。任何一位少林寺的僧人,哪怕是住持和方丈,也只是少林寺發展歷程中的一塊鋪路石。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秉承祖師的智慧和家風,只有這樣少林寺才能更加興旺。

    華商報:寺廟裡師父和徒弟的關係,跟大學裡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有什麼不同?

    釋永信:區別很大。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寺院提供的,包括我們的學習、修行都是,到了寺廟就像到了家一樣。學生和老師的關係是臨時的,而我們則是終身的。師徒之間情同父子,師兄弟之間親如手足。

    華商報:這點很像我們過去的傳統私學。最近,四位全國知名大學教授,在西安的西北武術院開設私學授課,您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釋永信:這種想法挺好的,現在的教育,老師在臺上,學生在臺下,老師面對著幾十人甚至幾百人,講的什麼,學生願不願聽,老師也不知道。而開設私學,能夠很好地溝通、很好地交流。另外,這種傳統的私學教育方式,除了知識的教育外,人格的教育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對原則問題決不讓步

    華商報:近年來,少林寺嘗試了很多比較超前的舉措,有人會說,商業化的色彩是不是過於濃厚了?

    釋永信:我們並沒有把少林寺本身拿出來進行商業化的操作,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我們拿出來的是經過提取的少林文化,只是進行了文化方面的產業化操作。寺廟的生存環境和過去發生了很大變化,身處商業社會,無法迴避卻也讓人兩難。如何因勢利導濟世度人,但又不被商業給度了去,這對少林寺確實是一個挑戰。可以說,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所以我們必須摸索走出一條路子。一方面我們要適應發展,不斷提升素質和信仰;另一方面,也要主動入世,以正念正行引導佛教文化及禪武文化的發展。如果僧人們天天講普度眾生,但是不到眾生中去,那這一輩子也度不了幾個,也就空有慈悲之心了。少林寺之所以在這些方面超前,是因為猶豫、被動讓我們吃了太多的苦頭,現在不過是亡羊補牢罷了。

    華商報:你怎樣看待社會上對你的非議,甚至一些傳言?

    釋永信:如果對所有人的評價都非常在乎,那啥也做不成了。看準的事情我會努力去做,對原則問題我也是決不讓步。

    華商報:常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你如何保證自己不亂?

    釋永信:啥事我都能夠順其自然去做,動身不動心,勞神不勞心,只要心性把握得好,就不覺得什麼了。

    華商報:下一步少林寺還有哪些大的推廣計劃?

    釋永信:總的來說,任何事情都隨緣,順其自然。另外,我們信徒很多,有好的因緣,有好的、新的想法,我們感覺也蠻有意思的,能鼓勵就鼓勵,能支援就支援。佛教講隨喜功德,別人做好事,我們沒能力,我們跟著讚歎,也有一分功德。至少我們心裡也能跟著一塊喜悅。心生歡喜,自身也是一種受益。這也是佛教的教義,也是佛教的傳統。

    華商報:聽說過去有五大少林之說?

    釋永信:元朝是少林寺的鼎盛時期,當時在全國,像長安、蒙古、天津薊縣、山東等地,有五處設有少林。在我們省內,這幾年經過我們田野調查,南面遠到信陽,北邊到安陽,東邊到商丘,西邊到三門峽,能查到的,不同歷史時期與少林寺有關的寺廟,就達到130多處。少林寺歷史上是中原的大寺,他對整個中原的佛教也都有帶動作用。

    華商報:你是否有意在長安恢復西少林?

    釋永信:恢不恢復這不是我的權力,一切都隨緣,緣分到了,信眾需要了,順應大家的願力,自然也就恢復了。現在也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恢復。

    華商報:你心中的少林是什麼樣子?

    釋永信:少林寺是一個延續了1500多年曆史的子孫叢林,是一個大家庭。我希望有一天,這個大家庭里人才濟濟,禪師如林,就像我們所在的少室山林一般茂密,這才是我心中的少林寺,那一天,才是少林寺真正中興的時刻。

  • 9 # 農村丁小胖

    可以這樣說,誰說釋永信不會功夫的純屬是不瞭解,只不過他不回去表演,畢竟他作為咱們國內佛教的一號人物不可能做那些事,至於會不會功夫,我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學校展廳有釋永信教到釋小龍練武時候的照片看著還是有一定功夫底子的,畢竟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要是一點都不會,也說不過去,你們說是吧,

  • 10 # 鄭非夢妙文

    釋永信作為現任少林寺的方丈,他的形象可以說是顛覆了人們心目中少林寺方丈的面目。長期以來受電影《少林寺》及其他有關少林寺影視劇及武俠小說的影響,少林寺方丈的形象在人們心中似乎已經成為固定的樣子,那就是一副武功高深莫測、慈眉善目、時不時雙掌合十、口中常念阿彌陀佛的白鬍子老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戚、同學、同事說‘改天請你吃飯’,千萬別當真”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