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悅心靈魂

    樂與憂並不矛盾,樂是因為作者看到美景之後心情愉悅,是憂的另一種表現,以樂襯憂,當作者感到悽清悲涼,憂愁的心緒又湧上心頭

  • 2 # 巴圖

    “樂”與“憂”並不矛盾,而是柳宗元在特定背景下複雜情感的流露。《永州八記》均創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柳宗元從小聰明好學,十三歲時就已經能寫出好文章。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又考取博學鴻詞科,先後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裡行(見習御史)。因參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

      永州的州治在今湖南零陵,當時是相當荒僻、落後的地區。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實際上有職無權。柳宗元在此地整整過了十年的放逐生活,雖然政治上無權利,但卻使他有機會直接瞭解人民的痛苦生活,進一步認識黑暗的社會現實,潛心致力於文學創作。《小石潭記》也寫於此時。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意之時,便隨友人遊于山水。在遊小石潭時,作者被小石潭的清幽秀麗打動,於是,便產生了喜悅的情緒;但作者的情感主流是鬱悶的,短暫的快樂之後,一旦看到幽清的景物,便睹物傷懷而產生“憂”的心緒。因此,“樂”與“憂”並不矛盾,它們極和諧地融會入本文,使文章產生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股上市首日交易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