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成現代漢語是:聽到對方說了一聲走了,鬆掉了手上的金鐲。
這句話出自元代王實甫的《長亭送別》中〔滾繡球〕這段曲詞,原文是"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白話譯文:鶯鶯剛聽見一聲張生要走,手腕上戴的金鐲子就鬆下來了;遠遠看見送別的十里長亭,人馬上就瘦下來了。這種離愁別恨有誰能知道啊?
這裡作者運用了高度誇張的表現手法,來形容當時鶯鶯和張生纏綿欲絕的離別之情。
擴充套件資料:
〔滾繡球〕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赴長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為線索來抒情寫意,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主人公複雜的內心世界。
比較多地採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絲繫馬兒、疏林掛斜暉、馬慢走車快行、松金釧減玉肌等等所有這些描寫,無不都是由鶯鶯對張生的依戀惜別之情引發出來的。
鶯鶯自己是不願意張生進京趕考的,這完全是鶯鶯母親的主意。鶯鶯認為母親的做法是:為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折鴛鴦在兩下里。鶯鶯對別離是又怨又恨的心情。
翻譯成現代漢語是:聽到對方說了一聲走了,鬆掉了手上的金鐲。
這句話出自元代王實甫的《長亭送別》中〔滾繡球〕這段曲詞,原文是"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白話譯文:鶯鶯剛聽見一聲張生要走,手腕上戴的金鐲子就鬆下來了;遠遠看見送別的十里長亭,人馬上就瘦下來了。這種離愁別恨有誰能知道啊?
這裡作者運用了高度誇張的表現手法,來形容當時鶯鶯和張生纏綿欲絕的離別之情。
擴充套件資料:
〔滾繡球〕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赴長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為線索來抒情寫意,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主人公複雜的內心世界。
比較多地採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絲繫馬兒、疏林掛斜暉、馬慢走車快行、松金釧減玉肌等等所有這些描寫,無不都是由鶯鶯對張生的依戀惜別之情引發出來的。
鶯鶯自己是不願意張生進京趕考的,這完全是鶯鶯母親的主意。鶯鶯認為母親的做法是:為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折鴛鴦在兩下里。鶯鶯對別離是又怨又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