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樹!朴樹!朴樹!
重要的人物說三遍。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這悲傷的歌,已被傳唱一個多世紀。1897年,為躲避政局紛亂,李叔同從天津遷居上海,同許幻園、張小樓等人結為“天涯五友”。
後因時局動盪,好友許幻園家道中落,李叔同百感交集。1915年,他為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填詞,作出《送別》贈與摯友。
1918年,李叔同剃度出家。到了1927年,“五友”中只剩四人相聚在上海,蔡小香已經去世,許幻園依舊落魄,袁希濂的從政之路中斷,而李叔同出家已有九年。
曾經的風華正茂,終究在歲月中成了“知交半零落”。
朴樹愛極了這首歌。他甚至說過,“一個人一生能寫出這樣的詞,真可以死而無憾。”
太多人會唱《送別》,也有太多人嘗試改編。偏偏,朴樹唱它時落的淚,讓人感同身受。
可能在很多人心中,“朴樹”這兩個字,只是聽到就覺得懂且心疼。
朴樹!朴樹!朴樹!
重要的人物說三遍。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這悲傷的歌,已被傳唱一個多世紀。1897年,為躲避政局紛亂,李叔同從天津遷居上海,同許幻園、張小樓等人結為“天涯五友”。
後因時局動盪,好友許幻園家道中落,李叔同百感交集。1915年,他為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填詞,作出《送別》贈與摯友。
1918年,李叔同剃度出家。到了1927年,“五友”中只剩四人相聚在上海,蔡小香已經去世,許幻園依舊落魄,袁希濂的從政之路中斷,而李叔同出家已有九年。
曾經的風華正茂,終究在歲月中成了“知交半零落”。
朴樹愛極了這首歌。他甚至說過,“一個人一生能寫出這樣的詞,真可以死而無憾。”
太多人會唱《送別》,也有太多人嘗試改編。偏偏,朴樹唱它時落的淚,讓人感同身受。
可能在很多人心中,“朴樹”這兩個字,只是聽到就覺得懂且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