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始於0時——《史記》中的證據 中國最早的歷法寶典當推偉大史著《史記》中的《歷術甲子篇》。 《歷術甲子篇》以“歲名焉逢攝提格,月名畢聚, 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北,十二,無大餘,無小余;無大餘,無小余”為曆元(人稱“天正甲寅元”)開始進行推算的,其曆元近距是週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 上面引用部分的意思是,在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合朔與冬至midwinter的交氣時刻同在“夜半”。 “夜半”是幾點幾分呢? “無大餘,無小余;無大餘,無小余”,前一個“無大餘”指合朔(初一)那天的干支數次是“0”,即甲子日;“無小余”指合朔的具體時刻是“0”,即0點0分。後一個“無大餘”指冬至那天的干支數次也是“0”,即甲子日;“無小余”指冬至的交氣時刻也是“0”,即0點0分。 以上充分證明,“夜半”子時,指的是深夜零點零分,古人計時從“夜半”子時即零點開始。 或許有人還有疑惑。貴州教育學院副院長,《中華傳統天文歷術》一書作者蔣南華教授長期從事古天文曆法的教學研究工作,蔣先生利用上述《歷術甲子篇》中資料和月實(29日)推算上下數千年的月、日干支和朔、閏,一絲不亂,這是無可爭辨的事實。
子時始於0時——《史記》中的證據 中國最早的歷法寶典當推偉大史著《史記》中的《歷術甲子篇》。 《歷術甲子篇》以“歲名焉逢攝提格,月名畢聚, 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北,十二,無大餘,無小余;無大餘,無小余”為曆元(人稱“天正甲寅元”)開始進行推算的,其曆元近距是週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 上面引用部分的意思是,在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合朔與冬至midwinter的交氣時刻同在“夜半”。 “夜半”是幾點幾分呢? “無大餘,無小余;無大餘,無小余”,前一個“無大餘”指合朔(初一)那天的干支數次是“0”,即甲子日;“無小余”指合朔的具體時刻是“0”,即0點0分。後一個“無大餘”指冬至那天的干支數次也是“0”,即甲子日;“無小余”指冬至的交氣時刻也是“0”,即0點0分。 以上充分證明,“夜半”子時,指的是深夜零點零分,古人計時從“夜半”子時即零點開始。 或許有人還有疑惑。貴州教育學院副院長,《中華傳統天文歷術》一書作者蔣南華教授長期從事古天文曆法的教學研究工作,蔣先生利用上述《歷術甲子篇》中資料和月實(29日)推算上下數千年的月、日干支和朔、閏,一絲不亂,這是無可爭辨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