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介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城外蒲家莊人。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他出身沒落地主家庭,連續四次參加舉人考試而全部落榜。直到72歲赴青州補為貢生。2、作品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透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他曾寫了14種俚曲。3、作品影響《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同鄉好友王士禎十分推重蒲松齡,以為奇才,併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後多家競相翻印,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餘種,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
1、簡介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城外蒲家莊人。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他出身沒落地主家庭,連續四次參加舉人考試而全部落榜。直到72歲赴青州補為貢生。2、作品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透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他曾寫了14種俚曲。3、作品影響《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同鄉好友王士禎十分推重蒲松齡,以為奇才,併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後多家競相翻印,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餘種,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