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02086823712

    1)華南茶區一般種植大葉種,如廣東紅星茶場、中龍茶場,種植的均為雲南大葉茶,種植密度為行距一般為150~166cm,株距為45~50cm,每畝1000株以下。

    2)江南、江北和西南部分茶區大都採用單條種植,種植密度行距基本上在150~165cm,叢距25~33cm,每叢定苗2~3株,每畝2500-7000,這種行間寬、株間密的種植方式,使茶樹組成了個比較合理的群體結構,促進茶樹幼年和壯年的生長,有效地延長穩產高產的年限。許多高產單位的經驗證明,在選用良種和搞好茶園基本建設的基礎上,加強肥、採、剪等技術管理,能提早成園,並獲得高產穩產,4~5年生畝產幹茶100-150kg,10年左右的畝產300~350kg,其穩產高產的年限可持續20年以上。

    3)近年來,貴州、浙江、四川等地開展了多條栽試驗,採取苗圃式的寬畦多行式佈置茶樹,把單位面積內的種植密度提高至16400~3000株/畝,在幼年期加強管理,2~3年內畝產幹茶50150kg,4~5年畝產幹茶可達250kg以上。多條栽茶園具有成園快投產早、早期經濟效益高等優點,但是,隨著年限的持續,常導致茶樹個體生長的削弱,後期產量下降,茶樹可能出現早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貨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