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實驗是測定金屬力學效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溫下金屬抗拉效能通常包括抗拉強度(σb)、屈服強度又稱屈服點(σs)或規定屈服強度(σ0.2)、伸長率(δ)和斷面收縮率(ψ)四個指標(判據)。前二者稱為強度指標,後二者稱為塑性指標。所謂強度係指試樣受軸向拉伸負荷(P)過程中任一瞬間,金屬抵抗變形或破斷的能力,一般以原單位橫截面積(F0)上所受的力(kgf/mm2)表示即σ=P/F0;而塑性則為試樣經拉伸到破斷後,以百分數(%)表示的標距的伸長率和斷裂處原橫截面積的縮減率。
金屬抗拉強度還包括彈性模量 (E)、比例極限(σp)、彈性極限(σe)和破裂強度(σk),E為拉伸曲線上彈性部分直線段的斜率,σp等於拉伸曲線上直線段終結或金屬開始塑性變形時的應力,σe一般規定為試樣經拉伸到殘餘伸長達 0.005~0.05%時的應力,σk是試樣破斷負荷(Pk)除以縮頸處最小橫截面積之商;一般以金屬屈服強度作為構件設計的依據。σp由於不易精確測定,已逐漸被淘汰而為σe取代。
抗拉實驗是測定金屬力學效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溫下金屬抗拉效能通常包括抗拉強度(σb)、屈服強度又稱屈服點(σs)或規定屈服強度(σ0.2)、伸長率(δ)和斷面收縮率(ψ)四個指標(判據)。前二者稱為強度指標,後二者稱為塑性指標。所謂強度係指試樣受軸向拉伸負荷(P)過程中任一瞬間,金屬抵抗變形或破斷的能力,一般以原單位橫截面積(F0)上所受的力(kgf/mm2)表示即σ=P/F0;而塑性則為試樣經拉伸到破斷後,以百分數(%)表示的標距的伸長率和斷裂處原橫截面積的縮減率。
金屬抗拉強度還包括彈性模量 (E)、比例極限(σp)、彈性極限(σe)和破裂強度(σk),E為拉伸曲線上彈性部分直線段的斜率,σp等於拉伸曲線上直線段終結或金屬開始塑性變形時的應力,σe一般規定為試樣經拉伸到殘餘伸長達 0.005~0.05%時的應力,σk是試樣破斷負荷(Pk)除以縮頸處最小橫截面積之商;一般以金屬屈服強度作為構件設計的依據。σp由於不易精確測定,已逐漸被淘汰而為σe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