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看似平淡的反問實則飽含先生的憂國憂民的大胸懷以及對自身的嚴厲要求!《匆匆》看似是先生個人對於時光飛逝的感慨,但這背後更是先生的無奈!
當時先生24歲,從北大哲學系畢業兩年。當時國家動亂,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帝國傾軋,民不聊生。作為一名愛國知識分子,先生雖身單力薄,但是從未放棄愛國救亡的信念。
在一年後,先生又發表一首近300行的抒情長詩《毀滅》,這首詩更體現了先生對自己生活的嚴肅思考。先生的愛國情懷,民族氣概,哲人的思考貫穿一生。最後因寧死不肯接受美軍救濟糧而餓死。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後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朱自清是一個勇敢正義而又可憐的人,一方面他處於當時那個動盪黑暗的年代,多受迫害,另一方面他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較深,在對社會底層人士的同情之外,自己又在精神上不斷掙扎,飽受痛苦。他雖然研究古典文學,卻並沒有以此遁世,仍用自己的筆桿進行大膽的批判,同樣不失為人民的鬥士
這句看似平淡的反問實則飽含先生的憂國憂民的大胸懷以及對自身的嚴厲要求!《匆匆》看似是先生個人對於時光飛逝的感慨,但這背後更是先生的無奈!
當時先生24歲,從北大哲學系畢業兩年。當時國家動亂,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帝國傾軋,民不聊生。作為一名愛國知識分子,先生雖身單力薄,但是從未放棄愛國救亡的信念。
在一年後,先生又發表一首近300行的抒情長詩《毀滅》,這首詩更體現了先生對自己生活的嚴肅思考。先生的愛國情懷,民族氣概,哲人的思考貫穿一生。最後因寧死不肯接受美軍救濟糧而餓死。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後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朱自清是一個勇敢正義而又可憐的人,一方面他處於當時那個動盪黑暗的年代,多受迫害,另一方面他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較深,在對社會底層人士的同情之外,自己又在精神上不斷掙扎,飽受痛苦。他雖然研究古典文學,卻並沒有以此遁世,仍用自己的筆桿進行大膽的批判,同樣不失為人民的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