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手術只有相對適應徵,做與不做各有利弊,這時候老醫生會教年輕醫生判斷:這個病人是你家親人你做不做?按說這種換位思考方法映證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醫生真的把這樣的教導當準則真的好嗎,
-
1 # 小衛醫生
-
2 # 李三遇肺癌
我2018年做了肺癌手術,我兒子因為腺樣體肥大差點做手術,前段時間我五叔在工地胸部被擠壓了一下,也差點做手術,手術該不該做,說點個人意見吧。
一,我的手術,我當時右肺中葉結節達到三公分,雖然手術前檢查其他地方沒有轉移病灶,但是通過後期瞭解的腫瘤知識來看,超過一公分的腫瘤在血液中,淋巴中已經有脫落的,流動的癌細胞,只是沒有聚在一起而已,所以這個手術做的有點倉促,應該先做其他治療然後再做手術,就好像急著把馬蜂窩摘了,四處亂飛的馬蜂卻沒有死,所以我的手術可以做,但是做的時機不對。
二,兒子的手術,由於孩子睡覺會打呼嚕,去醫院檢查說是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壓迫著氣管所以會出現呼吸不順暢,需不需要做手術醫生說了兩個方案,一個是不用手術,順其自然注意飲食,儘量別積食,積食容易引起炎症,到七八歲時會自然恢復正常,另一種方案是把腺體切除,如果不是我堅持不讓做手術,估計真的會後悔,孩子現在基本恢復正常了,我覺得人體的每個器官都有對應的功能,腺體也是免疫系統的器官組織,不能隨便切除,不然孩子的免疫力會下降。
三,五叔的手術,這個我是最近回老家才知道,五叔在駐馬店工地上被鋼架擠壓了胸部,被送到那裡的縣級醫院,做CT骨頭沒事,就是胸腔有點積液,肯定是炎症引起的,但是那個醫院的醫生三番五次勸說讓做手術,就因為是外地人,老闆也是外地人,醫生一直勸老闆簽字做手術,但是我弟弟和工地上很多人都認為不能做手術,炎症可以慢慢消除,但是六十多歲的人因為這個做手術,估計麻煩就來嘍,前幾天我五叔回來了,基本恢復差不多了,幸虧沒做手術。
總之,現在很多醫院和醫生都被利益矇蔽了雙眼,賺著昧良心的錢,早已經把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忘的一乾二淨,奉勸各位多少了解點醫學常識,不要被沒醫德的人給忽悠了,如果是外傷,肯定要做手術,至於其他疾病,慎重考慮吧。
-
3 # 大河向西
我是基層內科醫生,我說說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某種治療方法尤其是創傷性手術,或者是大額費用的治療方法的選擇與決定的問題。
其實某種治療方法的選擇在常見病的指南或專家共識裡都有指導性意見,也經常開誠佈公地說明,必須視家屬意見來決定。
舉個例子來說,膿毒血癥病人終末期,可以上CRRT,就是血液濾過療法,包治療費、耕材費、血漿、白蛋白等費用,再加上ICU監護治療費,一天下來也要五六萬,還是保守估計。
在我們基層碰到這樣的病人就得替病人選擇了。
一要看病情,預判這項治療是否能明顯起效,能明顯起效的就應積極動員病人。如預判效果不好,但指南與共識又都推薦使用,那怎麼辦?
第二步就得看病人家屬的情況了,病人是醫院或科室的老熟客,很好說話的,就實話實說,甚至可以勸說病人家屬放棄。但如果家屬不理解,有醫鬧潛質的,就得很小心地勸說了,此時可千萬不要“把病人當親人”了,很有可能惹禍上身。
所以把病人當親人也是要看情況的,病人信賴,把醫務人員當自己人,醫生護士絕不可能不設身處地地去替病人想的!
-
4 # 神內小美醫生
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這個問題不管是我上學期間還是現在的工作中,一直在思考的!
簡單的醫學是沒有溫度的;我們現在提倡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注重人文社會關懷;當然我們目前做的還不是很好,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就我自己而言,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對一些事物的認知也在發生著變化;
作為一個醫生,在臨床中我們希望做到“明確診斷,精準治療”;但是有時候作為一個普通人甚至患者、患者家屬有時候並不是“非”要做到“積極治療”1
對於一些情況,尤其是終末期患者,積極治療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給患者也會造成了很大的損傷,同時“冷漠”點兒說,也可以理解為這也是一種醫療資源的浪費;
對於一些臨床決策或者說臨床選擇時;臨床醫師和患者/患者家屬,角度或角色不同,思考的重點不同,情感不同也許會有不同的答案;
醫生:多年的臨床醫學教育想要“努力去治癒”;但是患者或家屬方面有可能就會參考情感、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
換位思考,我們一直在強調,我們也一直在努力;
但是有些情況下醫生需要保持理性;
所以,沒有所謂的對與不對,這個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希望我們在工作中做有溫度的醫生,同時也要做到保持冷靜和清醒!
思路有點兒“飄”,僅代表個人觀點!
-
5 # 偌知小
講實話,真是自家親人需要手術,特別是大手術很少有人親自操刀!往往都是找其他人或者是技術更高的同事來做。所以,題主的問題成分中偽命題佔九成。題主的意思是每個醫生是否都會將病人當親人,一切問題都從親人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是不可能的!大凡三級醫院都有科研任務和專案,疾病治療大多都是摸索和循序漸進的,而且同一種病也是因人而異,特別是疑難雜症更需要謹慎探索,嘗試不同的治療方案。如果都是自家人你能下得去手?況且這種情況下還有手續程式上的要求,在效果不明的情況下你從感情上能忍心拿親人做試驗嗎?就是晉升職稱寫論文的需要也沒有哪位醫生會這樣做的。所以說,這個問題只能從服務態度上還能講的通,具體到生死攸關的情況根本就不存在,就是有也是鳳毛麟角。
-
6 # ched123
這類問題首先要按大概率事件來考慮,如果小概率事件總是攤到你頭上,可以考慮信鬼神了。
必須做的,醫生會堅持讓你做;可做可不做的,醫生一般不建議你做。(個別除外)醫生即便是發不出工資也不會用手術費掙不該掙的錢,開點不痛不癢的藥一樣,比如開幾盒安慰劑啥的,拿病人的生命弄著玩的概率可以不考慮。
西醫目前的醫療方案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取決個別醫生的經驗,實際上是有標準流程的,這與20年前的情況大不相同。換言之,你腳上長個包,知名專家與主治醫師沒差別。
-
7 # lucyyang19
手術做不做,怎麼做醫生只是把各種情況交代清楚,最後的選擇權是病人和家屬,醫生不會替你選擇的,
這個準則當真,醫生不會告訴你,因為錯了他對你付不起責任,但他可以對他的親人負責任。
-
8 # 大金魚眼貓
不要替患者以及家屬做任何決定,但是一定要告訴他們足夠充分的資訊,讓他們自己決定需不需要做這個手術以及這種治療。
-
9 # 雁城衡陽
這就需要理智對待了。如果明知道是絕症,做了也活不過一、二個月,全家卻要揹負鉅額醫療費用甚至傾家蕩產的話還有那麼做的必要嗎?如果是用親情綁架的話,兩個同等重要的親人只能救一個又該如何選擇?
-
10 # 臆想不負責
武漢著名的三甲醫院一位教授和我交流時說,他們醫院術後死亡的有50%找不到原因,明明手術很成功,前兩天也恢復的很好,但突然第三,四天人就不行了,搶救不過來。說到底就是中國的老話。
手術該不該做,老醫生教年輕醫生:這個病人是你家親人你做不做?這種方法乍一看挺有道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醫生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似乎沒什麼問題,但事實上有很多㢢端。
舉個例子,我們用單位的電腦,有人會說把單位的東西當自己家裡的用就好了,但我家裡的電腦我可不很愛護,冷啟動是常有的事,有時直接撥電源呢。相比起來,我還是更愛護單位的電腦。
同樣的一件事,我們的老主任,給人做了一輩子手術,自己骨折了,應該手術的病他選擇了保守治療,結果後面只能在輪椅上活動了。這個結果也在他預料之中,他接受這個結果就選擇了這種治療方法,他能把這種方式推廣給每個病人嗎?
我們只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卻不知道還有一句:己之所欲慎施於人。
醫生應該做的,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對疾病做出判斷,儘可能全面的告訴病人利弊,決定權交給病人本人。
有病人骨折了,屬於相對手術適應徵,就有醫生給保守治療了。他認為,保守治療病人的功能是會喪失一部分,但相比於手術創傷、高額的花費還是划算的。
手術是短疼,後遺症是長疼,做為一個醫生,應該明白長疼不如短疼的。花費上來看更不用說了,錢重要還是健康重要呢?
這樣的時候,看似為病人著想,其實會害了病人的。
醫生應該客觀的向患者交待各治療方案的利弊和風險,預估預後,然後把選擇權交給病人。
事實上,我收治的這類有相對手術適應徵的病人,交待清楚後,多數人還是選擇了保守治療。選擇了手術治療的病人,我知道他們是考慮清楚後很謹慎的做出的決定。
最後放兩例我的處理方案:
第一例,橈骨遠端骨折,很多人認為一定要手術的,我手法復位後獲得了良好的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