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稹的《鶯鶯傳》。原文是這樣的:後歲餘,崔已委身於人,張亦有所娶。適經所居,乃因其夫言於崔,求以外兄見。夫語之,而崔終不為出。張怨念之誠,動於顏色,崔知之,潛賦一章詞曰:"自従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竟不之見。後數日,張生將行,又賦一章以謝絕雲:"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自是絕不復知矣。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予常於朋會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為,為之者不惑。 以下為這一段的譯文:以後一年多,崔鶯鶯嫁給了別人,張生也娶了親。一次張生恰好經過崔鶯鶯住的地方,就透過崔的丈夫轉告崔鶯鶯,要求以表兄的身份相見。丈夫告訴了崔鶯鶯。可是崔鶯鶯始終也沒出來。張生悲傷思念的誠意,在臉色上表現得很明顯。崔鶯鶯知道後,暗地裡寫了一首詩:“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最後也未見張生。後來又過了幾天,張生將要走了,崔鶯鶯又寫了一篇斷絕關係的詩:“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從此以後徹底斷絕了音信。當時的人大多讚許張生是善於彌補過失的人。我常在朋友聚會時,談到這個意思,是為了讓那些明智的人不作這樣的事;做這樣事的人不被迷惑。
出自元稹的《鶯鶯傳》。原文是這樣的:後歲餘,崔已委身於人,張亦有所娶。適經所居,乃因其夫言於崔,求以外兄見。夫語之,而崔終不為出。張怨念之誠,動於顏色,崔知之,潛賦一章詞曰:"自従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竟不之見。後數日,張生將行,又賦一章以謝絕雲:"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自是絕不復知矣。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予常於朋會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為,為之者不惑。 以下為這一段的譯文:以後一年多,崔鶯鶯嫁給了別人,張生也娶了親。一次張生恰好經過崔鶯鶯住的地方,就透過崔的丈夫轉告崔鶯鶯,要求以表兄的身份相見。丈夫告訴了崔鶯鶯。可是崔鶯鶯始終也沒出來。張生悲傷思念的誠意,在臉色上表現得很明顯。崔鶯鶯知道後,暗地裡寫了一首詩:“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最後也未見張生。後來又過了幾天,張生將要走了,崔鶯鶯又寫了一篇斷絕關係的詩:“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從此以後徹底斷絕了音信。當時的人大多讚許張生是善於彌補過失的人。我常在朋友聚會時,談到這個意思,是為了讓那些明智的人不作這樣的事;做這樣事的人不被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