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是乾隆皇帝(弘曆)所說的。原詩為: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須秋水悟南華。
康熙三十八年,玄燁駕臨西湖,題書花港觀魚,刻石碑建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碑分為陽文和陰文雙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孫兩個皇帝分別題的字,這在中國碑林史中僅此一塊。乾隆做詩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之語。
花港觀魚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所題,其中的“魚”字,繁體寫法是四點,代表火,乾隆改為三點,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風調雨順,江山穩固太平。還有種說法:“花港觀魚”四字為清康熙皇帝手跡。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爺”、“善人”之稱。他孫子乾隆爺也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漢字裡,三點為水,四點為火。繁體“魚”字底部的四點,本為火字,魚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見魚死,便將碑文中“魚”字底部的四點改寫成了三點,意在讓魚永遠歡快地生活在水裡,以示皇恩浩蕩,澤被萬物之意。這也給後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乾隆(清)
花家山下流花港,
花著魚身魚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
底須秋水悟南華!
這句詩是乾隆皇帝(弘曆)所說的。原詩為: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須秋水悟南華。
康熙三十八年,玄燁駕臨西湖,題書花港觀魚,刻石碑建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碑分為陽文和陰文雙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孫兩個皇帝分別題的字,這在中國碑林史中僅此一塊。乾隆做詩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之語。
花港觀魚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所題,其中的“魚”字,繁體寫法是四點,代表火,乾隆改為三點,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風調雨順,江山穩固太平。還有種說法:“花港觀魚”四字為清康熙皇帝手跡。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爺”、“善人”之稱。他孫子乾隆爺也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漢字裡,三點為水,四點為火。繁體“魚”字底部的四點,本為火字,魚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見魚死,便將碑文中“魚”字底部的四點改寫成了三點,意在讓魚永遠歡快地生活在水裡,以示皇恩浩蕩,澤被萬物之意。這也給後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乾隆(清)
花家山下流花港,
花著魚身魚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
底須秋水悟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