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趙節度使

    沒有任何影響。

    敦刻爾克逃到英國的英法聯軍總共才33萬,能對二戰戰局有啥影響?

    為了講這些殘兵敗將全部撤回來,從5月26日開始進行至6月4日曆時9天,英國動用了一切能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把困在敦刻爾克的40萬英法軍隊中的共有338226人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000人、法軍約95,000人、比利時軍約33,000人。

    剩下的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中戰死了2.8萬人,被俘虜了4萬人。

    不過,這些軍隊所有的重武器全部丟失。

    而當時英國本土還有60多萬軍隊。

    英國依仗空軍和海軍,使德國無法登陸英國,所以德中國人也只能望海峽而興嘆了。

    有人說,這33萬人後來參加了盟軍的諾曼底登陸,為盟軍反攻保留了勝利的火種。

    這簡直是笑話!

    1944年,隨著蘇聯紅軍的勝利,美中國人坐不住了,決定開闢第二戰場,進行諾曼底登陸。

    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法國的諾曼底。隨後288萬盟國大軍相繼登陸,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解放法國,最後與蘇聯會師。

    這288萬大軍中大多數是美國兵。

    開闢歐洲第二戰爭,其實沒有這些敦克爾克逃回的殘兵敗將參與配合,僅僅是美國兵也完全可以有實力開闢第二戰場。

  • 2 # 歷史SHOW

    我來回答

    敦刻爾克戰役中,德軍沒有停止前進,而是將英法聯軍一舉殲滅,對於此後二戰局勢有什麼影響

    第一條:當時被德軍圍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各國的盟軍部隊是各國的精銳部隊,特別是對於英國這種海軍實力強勁,而陸軍實力不足的海洋國家來說,這幾十萬的英法軍隊對於固守本土,進行戰略防禦是尤為重要的。對於島國來說特別是英國,他的軍隊重心是在海軍,但是在本土防守要靠陸軍。因為歐洲大陸離英倫三島實在是太近了,最近的距離才十幾公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敦刻爾克的英俊被德軍消滅。那麼本土就沒有軍隊防守了。他們是精銳要靠他們防守後方再不斷的徵召訓練新兵才可以。敦刻爾克戰役中,德軍將英法聯軍一舉殲滅,那就意味著德軍的空軍在英吉利海峽壓制住英國的海軍和空軍之後,陸軍就可以毫無壓力的登陸英國本土。英國就兩條路:要麼投降。要麼流亡加拿大。

    第二條;英國法國損失的這些軍隊中也有一部分歸於法國將軍戴高樂指揮,這是後來的自由法國軍隊的基礎,沒有他們戴高樂和自由法國就是光桿司令,面對來勢洶洶的德軍時他們也毫無辦法。

    第三條;英法相繼的失去戰鬥力,德國絕對會進攻英國,而英國的陸地不大,陸軍精銳有全部損失那麼對於德軍來說。英國只是嘴邊的一塊肉。可以輕鬆的吃掉。這樣即便是美國再後來要參戰的話,在歐洲就沒有了英國這一塊立足之地,那麼對於美軍的作戰後勤將是致命打擊,甚至會影響到美國參與歐洲戰場的態度。

    第四條;德軍殲滅英法的主力之後,消除了英國這個孤懸海外的心頭之患後,就可以心無旁騖的進攻蘇聯。那麼此時的歐洲大部都在德軍的控制下,就沒有了被英蘇兩面夾擊的風險,德軍可以調集更多的軍隊,物資來進攻蘇聯。有可能蘇聯就頂不住德軍的猛烈進攻而失敗。那麼二戰的結局就有可能真的被改寫。

  • 3 # 和實物生

    如果在敦刻爾克港英國派遣軍被德軍全部消滅,英國將喪失陸軍全部主力,極大削弱英國的整體軍事實力,進而失去繼續抗爭的勇氣和底氣,極有可能投降德國或者與有條件地與德國議和,退出戰爭。

    一、敦刻爾克的成功堅定了英國堅決抵抗的底氣

    1、英國陸軍整體實力得以儲存。

    很多網友會問,敦刻爾克大撤退一共撤回了338226人,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擔任後衛的4萬法軍由於來不及撤退被德軍俘虜。對於二戰期間動輒上百萬的大場面來說,二三十萬的兵力確實算不上什麼。

    讓我們簡單瞭解一下二戰前英國的情況。英國是個典型的海洋國家,英國在1688年最早確立憲政,在1840年最早完成工業革命,最早在全球開拓殖民地並進行海外貿易,工業產量一度佔據世界50%,對外貿易佔據世界40%。英國佔領的土地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大陸面積的四分之一;控制的總人口超過4億,佔全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和“日不落帝國”。

    2、英國陸軍在戰爭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很多人對二戰期間英國陸軍起到的作用感到微乎其微,對英國海軍的評價居功至偉,其實這是有失偏頗的。任何一個優秀的軍事家,都不會低估地面部隊在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英軍迴歸之後,馬上行動起來,不斷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巨大價值。

    首先,穩定了英國本土防務。經歷了德國鐵蹄橫掃走周,英國民眾還處在驚恐不安之中,本土的防禦根本不成體系。為了預防德軍入侵英國本土,英國緊急動員起來開展本土防禦計劃,而這些士兵的歸來,立刻為英國的本土防禦充實了關鍵力量,讓英國民眾不至於擔驚受怕。

    其次,取得了北非戰役的勝利。德國雖然將英軍趕出了歐洲大陸,但是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仍然牢牢控制著世界的航運,二戰開始後每天有1500艘英國商船從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向本土運送戰爭急需的各種物資,而最急缺的石油、橡膠、鋼鐵等物資必須通過蘇伊士運河、地中海一線運輸。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在北非的入侵極大地影響了英國對北非殖民地和地中海航線的控制權,如果德意軍隊佔領北非(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等國家),那麼將會掐斷英國在中東、遠東殖民地運輸航線,進而狠狠打擊英國的戰爭潛能。在這個時候,丘吉爾派出了22萬人的北非軍團(含新徵兵和殖民地軍隊),還有1100輛坦克,經歷了兩次臨陣換將,終於在英國第8軍團司令蒙哥馬利將軍的指揮下,擊敗了沙漠之狐隆美爾將軍率領的德意軍隊,4.4萬德意士兵陣亡,43萬人被俘,一舉扭轉了戰局,為今後英國戰爭物資的持續運輸和後期的反攻打下基礎。

    3、成為了第二戰場的主力。

    經歷了戰火洗禮和浴火重生,英軍開始以撤退回來的英國陸軍為班底,大量在國內徵兵,同時要求各殖民地國家派出軍隊幫助宗主國打仗,最高峰時期,部隊數量達到300萬人。在1944年盟軍開展諾曼底登陸作戰時,首批攻入歐洲大陸的正是英軍和美軍,其中英軍8.3萬人(都是當年撤回來的骨幹),佔了首批登陸部隊17.6萬人中的一半。在登陸戰中11000人陣亡,54000人受傷或失蹤,為徹底擊敗法西斯也做出了巨大犧牲。

    所以說,英國之所以拒不投降德國,不是因為英國領導人丘吉爾多麼的勇敢和強勢,而是因為經歷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的英國實力都在,尚可一戰。

    二、敦刻爾克如果失敗將會對英國造成災難性影響

    英國的綏靖政策實行了多年,老百姓早已經習慣了遠離政治和軍事,躲在島國上優哉遊哉過生活。突然遭遇德國如此強敵,早已是心生畏懼。如果再損失掉英國本土賴以自保的看家部隊,那麼無論如何英國民眾是不能接受的。這會造成多米諾骨牌式的坍塌效應。首先是英國本土的防禦力量不足,百姓們會惶惶不可終日,影響軍心士氣;其次是沒有足夠力量守護自己的殖民地和重要海上航線,殖民地的資源要麼被敵國佔領要麼是運不進來,即使美國提出《租借法案》,但是物資運不進來同樣會困死英國。民間的恐慌情緒會迅速蔓延到政府、民意的力量最終會影響政治的走向。當英國國內戰爭物資和民用物資短缺的時候,英國民眾肯定會拋棄以丘吉爾為首的主戰內閣,主和派將會快速組閣,與德軍媾和,在提出一定條件之後退出戰爭,任由德國在歐洲橫行。如果德國不接受條件,英國也會想法國一樣投降。畢竟有法國在前面做樣子,英國再投降也不丟人。英國一旦投降或者退出,英國的殖民利益必將被軸心國接手,在德意日獲得巨大的戰爭資源之後,蘇聯對抗德國也是獨木難支,美國有心幫忙也是愛莫能助,那樣德日東西對進擊敗蘇聯,或者德國將英國艦隊交給日本去打敗美國,都不是沒有可能的情況。所謂蝴蝶效應,一個英國到下了,有可能就是整個二戰局面的改變。

    結語:英國首相丘吉爾是個堅定的反法西斯戰士,但是他並不是傻子。沒有足夠底氣的抗爭終究會是曇花一現。正是準確判斷出了英軍的戰爭潛力才會做出抗爭到底的策略。事實證明了,只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才能贏得國際上的尊重,才能敢於和一切敵對國家說硬話。所以說,對我們國家來說,能夠借鑑的最大經驗就是要繼續好好積蓄力量、等待復興。

  • 4 # 寬哥侃歷史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意義就是為日後反攻納粹帝國保留力量,如果當時被全殲在港口,勢必會對日後的反攻造成重大的影響,也會對整個戰局產生影響,但歷史不能假設。

    敦刻爾克大撤退

    (英語:Dunkirk Evacuation,法語: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此次撤離,標誌著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歐洲除英國以外的主要地區落入德國之手。

    長久以來,希特勒在敦刻爾克下令暫停進攻一直被認為是他在二戰中犯下的最為嚴重的錯誤之一。然而,筆者以為這種觀點頗有誇大之嫌,因為即使德國在敦刻爾克全殲了英國遠征軍主力,對於二戰結局也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最多需要英國花費更長的時間恢復陸軍的力量,推遲反攻Continental的時間表而已。

    假設德軍在敦刻爾克戰役中獲得完勝,消滅了20多萬英國遠征軍,那麼對於英國來說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可以肯定,對於英國陸軍而言是巨大的損失,因為戰前英國本土陸軍中裝備訓練最好、職業化水平最高的五個師(第1~5師)全在敦刻爾克被包了餃子,這些師被認為是英國陸軍的精華,損失了當然可惜,但是這個損失是否無法彌補呢?是否會影響戰爭走向呢?筆者以為並不會。

    首先,以英國陸軍的構成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即本土駐軍和海外駐軍,除了本土的常備陸軍外,在英國遍及全球的殖民地還部署了兵力與本土不相上下的殖民地駐軍,在中東、在印度、在遠東,都還有相當數量的陸軍部隊。此外,像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這些英聯邦國家也能提供數量可觀,素質不亞於英國本土駐軍的陸軍部隊,所以即便是遠征軍被全殲,英國依然可以從全球範圍內調集兵力重建陸軍。所以,對於英國陸軍而言這個損失雖然慘重,但並非是致命的。即便暫時難以反攻Continental,保衛英倫三島問題不大。

    其次,從英國武裝力量的構成看,英國陸軍是妥妥的三等人,對於不列顛帝國而言,最重要的軍事力量莫過於皇家海軍,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迅速發展起來的皇家空軍也在各方面把陸軍壓制得不行,對於英國而言,只要在海空軍實力上仍保持著對德軍的優勢,就能確保本土無虞。事實證明,即便是巔峰時期的德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跨越英吉利海峽的天塹,所以遠征軍的損失並不會導致英倫三島的淪陷。只要英中國人還牢牢控制著制海權和制空權,德軍陸軍就難以踏足英國本土。

    其實,筆者以為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全軍覆滅的結局產生的最大負面影響恐怕不在軍事方面,而是在政治和外交方面,這意味著將有超過20萬個英國家庭將承受骨肉分離,親人離散的悲痛,對於英國公眾的情緒將造成巨大的衝擊,有可能導致英國國內產生厭戰、反戰情緒,促使主和派佔據主導,從而與希特勒單方面媾和,這也是德國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不過,以不列顛的民族性而言,這種可能性並不大會成為現實。作為一個稱雄世界百餘年的老牌帝國,骨子裡仍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和傲氣,在其歷史上也曾經被拿破崙趕出了歐洲大陸,但英國從未向任何一個Continental霸權低過頭,加上由意志極為堅定,帝國情結深重的丘吉爾主持大局,所以英國絕不可能與德國媾和。如果排除政治上的負面影響,那麼敦刻爾克的失敗對於英國而言真的不是不可承受的。

  • 5 # 果汁kuk

    沒有什麼影響,就是33萬部隊罷了,英國守住英倫三島靠的根本就不是陸軍而是海軍和空軍。英國放棄海獅計劃也是因為英倫空戰輸了海軍更指望不上,和這33萬敗軍沒有一點關係。而且英國當時怎麼說都是世界大國,39年英國就有超過170萬陸軍(這不包括英聯邦部隊),33萬真丟了,可以說傷筋動骨,但還遠沒有到致命的地步,更不用說英國二戰英國還至少動員了300萬的部隊同時英聯邦國家還有大量部隊支援。

  • 6 # 不沉的經遠

    德國即使把敦刻爾克的聯軍全部殲滅,也不可能改變二戰的結果。

    在法國戰役爆發以後,德軍進展迅速,成功的把40萬英法聯軍包圍在了敦刻爾克地區。由於此時德國裝甲部隊進展太快,步兵沒有跟上。德國A集團軍司令龍德施泰德擔心繼續進攻裝甲部隊會損失太大,於是向希特勒建議暫停攻擊,等步兵上來。希特勒對此表示同意,下令A集團軍就地修整,同時命令B集團軍發起進攻,殲滅聯軍。

    然而這個命令給了聯軍喘息之機,他們得以重新部署了防線。同時英國開始加緊從海上撤軍。希特勒發現B集團軍未能完成任務以後,下令A集團軍恢復攻勢,不過同樣進展不大。最後英國成功的從海上撤出了包括24萬英軍在內的33萬聯軍。

    從敦刻爾克撤退的英軍確實對於加強英國本土防務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是由於德國海軍和英國海軍差距太大,根本無力護送登陸部隊進攻英國,因此德國原本是打算用空軍奪取制空權,由空軍掩護登陸船隊進攻英國。

    不過這個計劃並沒有成功,在英國空軍的頑強抵抗下,德國始終沒有能奪取制空權。英國空軍甚至有餘力發起反擊,轟炸德國登陸船隊集結的港口,迫使德國船隊停止集結。所以實際上德國對於英國本土根本無法構成威脅。

    暫且不說這些部隊在沒有制空權、制海權的情況下有多少人能安全抵達英國。但是在英國本土足足有包括英軍在內的盟軍大約100萬部隊。即使扣除敦刻爾克的33萬聯軍,那麼也有67萬。顯然10萬缺乏重武器的德軍根本無法構成威脅。

    所以即使德軍殲滅了敦刻爾克的英軍,也無法對英國構成威脅,更不要說取得二戰的勝利了。

  • 7 # 藍天白雲228139326

    這個假設如果成立的話,德國也許可以推進到敦克爾克海灘,消滅幾十萬英法聯軍,但是從二戰發展程序來看,頂多可以拖延第二戰場的開闢,但不可能改變二戰結果。德國的侵略必將失敗。

  • 8 # 江湖小曉生

    敦刻爾克戰役,又被稱之為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德國裝甲兵在曼施坦因計劃的帶領下,瘋狂地向法國北部邊境挺進。

    他們穿過阿登森林,陸續攻佔了波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入法國境內。在號稱鋼鐵長城的馬奇諾防線跟前,德軍內外夾擊,徹底征服了法國大陸。

    這個時候英法聯軍做出了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那就是儲存有生力量,選擇撤離法國大陸。當時40萬英法聯軍,全部朝著敦刻爾克撤退,背後的英吉利海峽,幾乎成了他們最後的希望。

    希特勒的命令,給了英法聯軍生還的希望。

    當40萬英法聯軍進入敦刻爾克的時候,德國的裝甲部隊,也分三個方向朝著敦刻爾克逼近,最近的德國裝甲部隊,距離敦刻爾克港口,只有10英里的距離。

    很顯然,如果德國軍隊繼續往前進一步,那麼一場大戰將不可避免地再次展開。可是這個時候,也就是在1940年5月24號當天,希特勒的命令改變了世界格局。

    希特勒下令裝甲部隊停止前進,與此同時,希特勒派遣了德國的空軍,對敦刻爾克港口發起了空襲。

    很顯然,這樣的命令使得德國錯過了一次徹底消滅英法聯軍的好機會。這麼一來英法聯軍利用船隻,得以順利撤軍,德國空軍並沒有消滅英法聯軍的主要力量。

    這在德國前線指揮古德里安看來,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眼看著就要佔領敦刻爾克了,希特勒這腦子裡是灌了水麼?其實希特勒是有自己的考慮。

    第一,敦刻爾克地區地勢低窪,沼澤遍佈,裝甲部隊一旦陷入這些沼澤地,是很難被拖出來的。這首先就將自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第二,A集團軍群總司令倫斯德曾經向希特勒提出建議,應該讓敦刻爾克地區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改換步兵進攻,希特勒當時也是贊成這個想法的。第三,希特勒的所有籌碼都是這批裝甲部隊,而英法聯軍的實力依舊還在,如果背水一戰,希特勒將損失慘重,況且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曾經保證過,以空軍的力量,足以消滅英法聯軍。

    希特勒是當時德國的元首,他考慮的是對全域性的判斷。一場戰爭的勝負決定不了什麼,只有儲存手裡的有生力量,才能夠有更多的勝利。

    如果希特勒的裝甲部隊,沒有停止前進。

    希特勒的命令發出以後,英法聯軍當著德國裝甲部隊的面,一點點撤離了法國大陸,此次撤軍一共撤走了33.6萬人,戰死了2.8萬人,被俘虜了4萬人。

    由此可見英法聯軍的主力部隊儲存了下來,為日後的反攻,留下了有生力量。當然了,我們也看到了英法聯軍也是有傷亡的,因此德軍並沒有徹底放棄進攻。

    有生力量雖然儲存了下來,但是英法聯軍將所有重型武器,全部留給了德國軍隊,這為日後英國大陸的防守帶來了困難。不過總比全軍覆沒要好得多。

    如果當時希特勒沒有下令停止前進,那麼世界格局肯定是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英法聯軍大面積選擇投降,聯軍的有生力量蕩然無存,那麼英國和法國就不可能再有與德國一較高下的可能。希特勒將會在最短時間內一統整個歐洲。其次,英法聯軍選擇與德軍決一死戰,這種概率比較小,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那麼德國裝甲兵可就麻煩了,加上沼澤地的干擾,雙方或許會死傷慘重。儘管英法聯軍全軍覆沒,可德國軍隊也定然是損失慘重。希特勒在短期內將無力討伐其他國家。

    不管出現哪種情況,德國一定會緩過勁兒來,一統整個歐洲。二戰的歐洲戰場,雖然英法聯軍慘敗,可是後來他們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沒有這支有生力量的話,將來德國兵敗蘇聯以後,歐洲大陸其實也很難翻身,所以說敦刻爾克大撤退,從全域性來看,是有很大好處的。

    希特勒是否有其他的顧慮?

    希特勒的裝甲兵幾乎是天下無敵的,可是希特勒的海軍,其實並沒有成多大氣候。為此希特勒始終不能真正涉足英國領土。

    德軍除了用飛機轟炸英國本土之外,在海上其實並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對手。為此希特勒的這次停止進攻,或許是希望與英國有和談的餘地。

    如果這部分英國軍隊在法國戰場上徹底被消滅,那麼英國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全民投入對抗德國的戰爭中去,這不利於希特勒的全盤計劃。

    如果英國在歐洲大陸上,那麼德國自然是毫無顧忌地將英法聯軍徹底消滅。可問題就在於英國不在歐洲大陸之上。

    為此希特勒想要先穩住英國,畢竟當年丘吉爾在是否參戰的問題上,是猶豫過的。如果這次把英國軍隊給放回去,那麼丘吉爾定然會改變對德國的看法,這種策略的確有利於德國更好地打掃歐洲戰場。

    一旦歐洲大陸被徹底征服以後,德國的海軍力量也已經裝備完成,那就可以朝著英國發起總攻了,這就是秦王滅六國的策略,穩住遙不可及的齊國,滅了其他五國以後,孤立無援的齊國自然是不戰而降了。

    總結:希特勒的決定,改變了世界歷史。

    當初希特勒如果沒有從政治上做出過考慮,那麼德國軍隊必然會消滅英法聯軍。這麼一來整個歐洲大陸,將沒有德國的對手。

    為此希特勒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橫掃整個歐洲大陸。當時蘇聯還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這是希特勒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惜他沒有把握住。

    參考資料:《二戰史》

  • 9 # 唐老師daletang

    1940年5月,德國的曼斯坦因計劃取得巨大成功。德國主力繞過了從馬奇諾防線。德軍的空降兵突破了固若金湯的比利時埃本埃馬爾要塞。 歐洲軍隊一提起德國的坦克就膽寒,德軍的飛機在法國和比利時領空肆虐,如入無人之境。歐洲的地面部隊節節敗退。

    在色當戰役中,德軍空軍發動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空襲,4000多架轟炸機對法軍陣地狂轟亂炸,幾千法軍四散奔逃,法軍的防線全面崩潰。

    5月22日,法軍和不久前登陸救援的英國遠征軍被德軍A、B兩個集團軍群圍困在了法國北部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1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5月24日,德軍出動大批轟炸機,對敦刻爾克救援的船隻進行轟炸,企圖讓他們屈服。

    希特勒在這個關鍵時候,下令讓裝甲師停止進攻,而企圖通過空軍轟炸逼迫英法軍隊投降,在歷史上一直是個巨大的爭議問題。很多人認為這是希特勒在二戰中犯得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但當時希特勒做這個決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當時德軍雖然一直在取勝,但也面臨巨大的危險,德軍不停的進發,補給越來越不足,坦克在城市的巷戰受到制約,步兵拉在裝甲車後面老遠,大炮又拉在步兵後面老遠。

    A集團軍群元帥克萊斯特後來寫到‘我必須要說我當時給英軍佈置了嚴密的包圍圈,但是是希特勒幫助他們逃掉的。我當時狙擊他們,他們連敦刻爾克就進不去,而希特勒這個時候下令我撤軍。’他幾天後見到希特勒時,氣憤之極,而敢抱怨說,在敦刻爾克殲滅敵人的絕佳機會被錯過了。而希特勒很平靜的回覆說:‘或許吧,但我不想把我的裝甲師派到沼澤的泥潭裡去作戰,而且英軍再不會回來作戰了。

    德軍對敦刻爾克的空襲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但當時一些客觀條件限制了德軍坦克的發揮。1)敦刻爾克離德軍的機場非常遠,往往飛機飛到時,油幾乎就用完了。2)當時氣候非常惡劣,經常是烏雲密佈,大大影響了德軍飛機的準度。3)德軍飛機和英軍的颶風式戰鬥機相比,速度快,隱蔽性好,但英軍空軍作戰異常英勇,而且英軍飛機飛的更高,從高處打擊德軍飛機,給了德軍空軍極大的打擊。

    5月26日,希特勒不得不下令陸軍開始全面進攻。英法軍隊頑強抵抗,但還是節節敗退。5月27日,德軍空軍持續對敦刻爾克的船隊轟炸,在12輪轟炸中,投下了45000枚炸彈。然而之後天氣狀況非常差,一直是大霧,陰雨,很多時候德軍的飛機也無法起飛,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6月1日。

    有一個德軍軍官寫到:“惡劣的氣候下,我們的飛機不能起飛,我們不得不看著大批敵軍從我們鼻子底下溜回英國。”

    6月1日,德軍步兵取得巨大進展,隨著天氣轉好,德軍飛機繼續狂轟亂炸。沒撤離的40000多法軍英勇抵抗,直到6月3日,整個營地被夷為平地,法軍才放棄抵抗。第二天,德軍徹底控制敦刻爾克時,看到最後一艘運輸船駛離港口。

    德軍總共俘虜了10萬法軍,繳獲了大量重型武器,戰車。戰後,希特勒舉行慶功典禮,說:"英國和法國總共只剩下40000人可以作戰了。我們繳獲了大量物資,裝備,歷史上最偉大的戰役結束了。”

    而英軍同樣認為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次重要的勝利。勝利大逃亡讓英軍士氣大增,訓練有素的英軍精銳部隊脫險,確保英國最終得以進行有力的還擊,給希特勒最終戰敗埋下了伏筆。

  • 10 # 喵眼看書

    理論上,德軍把敦刻爾克的英軍法軍全部消滅掉,然後在七月份的不列顛空戰裡,始終堅持消耗乾淨英國空軍戰鬥機部隊的戰術。

    那麼,輸光戰鬥機部隊和陸軍大部隊的英國政府,將不得不做出離開不列顛島嶼的準備。

    當然,德軍從法國戰役開始,快速取勝,僅過去一兩個月就準備登陸英國本土,實在太倉促。

  • 11 # 呆萌小索隆

     敦刻爾克戰役也稱為英法聯軍歷史最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它發生在1940年。這本來是二戰中眾多大戰役中普通的一戰,但是卻因為希特勒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而使這一戰成為了二戰中最大的謎團。在後來的西班牙《國家報》中甚至將敦刻爾克戰役稱為迄今為止最大的謎團。

        敦刻爾克戰役的起因是因為納粹德國對波蘭宣戰,作為波蘭的盟友法國和英國因為盟約同時向德國宣戰,由此二戰中出名的“假戰”開始了,英軍和法軍自認為擁有馬奇諾防線的保護,德軍不可能會南進進攻自己。在此後長達一年的時間內,德軍和英法聯軍除了零星的擦槍走火外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衝突。

        英法聯軍的鬆懈成功的引起了納粹德國的注意,次年五月納粹德國集結兵力南進馬奇諾防線,英法聯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觸即潰,精心建設的馬奇諾防線失守,英法聯軍大規模後撤,甚至到了6月份法國巴黎已經成為了一座不設防的空城,因此德軍毫不費力的佔領了巴黎。

        馬奇諾防線失守後,英國馬上著手準備了大量艦船用於英軍的撤退工作,倫敦政府將所有停泊在敦刻爾克港口的艦船組成一支艦隊在冒著德軍狂轟濫炸的情況下,用700多艘大小船隻將34萬英軍運回了英國本土,這部分英軍日後成為了防守本土和反擊德國的中堅力量,可以說如果消滅了這30多萬英軍德軍在西線戰場將再無可戰之敵。

        令人驚奇的是,這30多萬英軍的救命恩人並不是英國政府組建的臨時艦隊,而是納粹黨首腦希特勒。原來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時候,英國艦隊已經完全被德軍的炮火壓制,只要德軍繼續保持火力壓制,所謂的臨時艦隊就會成為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堆殘骸。就在即將全殲英軍的時候,希特勒不顧所有下屬的一力反對,下令停止對英軍的進攻。

        對於希特勒的命令,納粹黨內部也是譁然一片,德國陸軍元帥費多爾·馮博克曾對希特勒說:“假如我們停止進攻,英中國人會在我們眼皮底下運走他們想運走的一切。”等到德軍再次對英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卻已經為時已晚,30多萬的英軍早就已經被運達本土。

        至於希特勒為什麼要放過敦刻爾克的英軍則成為了未解之謎,究竟是戰略失誤還是另有所圖,即便是納粹黨內部高層也是不得而知,在二戰後期,希特勒對此更是閉口不言只是表現的十分憤怒,這更加重了人們的好奇心,究竟是什麼讓希特勒如此的憤怒呢?

  • 12 # 遊歷往事

    敦刻爾克戰役,又被稱之為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德國裝甲兵在曼施坦因計劃的帶領下,瘋狂地向法國北部邊境挺進。

    他們穿過阿登森林,陸續攻佔了波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入法國境內。在號稱鋼鐵長城的馬奇諾防線跟前,德軍內外夾擊,徹底征服了法國大陸。

    這個時候英法聯軍做出了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那就是儲存有生力量,選擇撤離法國大陸。當時40萬英法聯軍,全部朝著敦刻爾克撤退,背後的英吉利海峽,幾乎成了他們最後的希望。

    為了成功撤回盟軍,英國皇家空軍為撤離中的部隊和艦船提供空中掩護。從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盟軍撤退的9天時間裡,英國皇家空軍高強度連續出動2739架次,以損失110餘架“颶風”式和“噴火”式戰鬥機擊落德國空軍飛機150餘架,成功地掩護海軍,將英、法軍隊撤退到英國。此次撤軍一共撤走了33.6萬人,戰死了2.8萬人,被俘虜了4萬人。英法聯軍的主力部隊儲存了下來,為日後的反攻,留下了有生力量。

    但是,當40萬英法聯軍進入敦刻爾克的時候,德國的裝甲部隊,也分三個方向朝著敦刻爾克逼近,最近的德國裝甲部隊,距離敦刻爾克港口,只有10英里的距離。

    很顯然,如果德國軍隊繼續往前進一步,那麼一場大戰將不可避免地再次展開。可是這個時候,也就是在1940年5月24號當天,希特勒的命令改變了世界格局。

    希特勒下令裝甲部隊停止前進,與此同時,希特勒派遣了德國的空軍,對敦刻爾克港口發起了空襲。

    很顯然,這樣的命令使得德國錯過了一次徹底消滅英法聯軍的好機會。這麼一來英法聯軍利用船隻,得以順利撤軍,德國空軍並沒有消滅英法聯軍的主要力量。

    這在德國前線指揮古德里安看來,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眼看著就要佔領敦刻爾克了,希特勒這腦子裡是灌了水麼?其實希特勒是有自己的考慮。

    第一,敦刻爾克地區地勢低窪,沼澤遍佈,裝甲部隊一旦陷入這些沼澤地,是很難被拖出來的。這首先就將自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第二,A集團軍群總司令倫斯德曾經向希特勒提出建議,應該讓敦刻爾克地區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改換步兵進攻,希特勒當時也是贊成這個想法的。

    第三,希特勒的所有籌碼都是這批裝甲部隊,而英法聯軍的實力依舊還在,如果背水一戰,希特勒將損失慘重,況且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曾經保證過,以空軍的力量,足以消滅英法聯軍。

    希特勒是當時德國的元首,他考慮的是對全域性的判斷。一場戰爭的勝負決定不了什麼,只有儲存手裡的有生力量,才能夠有更多的勝利。

    如果當時希特勒沒有下令停止前進,那麼世界格局肯定是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英法聯軍大面積選擇投降,聯軍的有生力量蕩然無存,那麼英國和法國就不可能再有與德國一較高下的可能。希特勒將會在最短時間內一統整個歐洲。

    其次,英法聯軍選擇與德軍決一死戰,這種概率比較小,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那麼德國裝甲兵可就麻煩了,加上沼澤地的干擾,雙方或許會死傷慘重。儘管英法聯軍全軍覆沒,可德國軍隊也定然是損失慘重。希特勒在短期內將無力討伐其他國家。

    不管出現哪種情況,德國一定會緩過勁兒來,一統整個歐洲。二戰的歐洲戰場,雖然英法聯軍慘敗,可是後來他們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沒有這支有生力量的話,將來德國兵敗蘇聯以後,歐洲大陸其實也很難翻身。

  • 13 # 皇家騎士16

    我尋思沒準德國能輸

    如果英法聯軍發現德軍要趕盡殺絕,就一定會在運河區設下重重防線作困獸鬥。運河區並不適合大規模的坦克作戰,那個鬼地方可是水網密佈雜草叢生,天知道哪個草叢裡趴著一門反坦克炮,又或者蹲著幾個拿著74號手榴彈的腐國基佬。

    德國當時坦克衝的太快,步兵還在幾條街外吃土,沒有步兵掩護的坦克在這種複雜地形怕是佔不到什麼便宜。德國要是把那點裝甲師敗光了,還拿什麼打法國戰役,你都打不到巴黎人家憑啥投降。

    講國力德國是拼不過法國的,德國是用快攻打到巴黎城下觸發buff才贏的,如果打成一場爛仗拖上三個月六個月,法國完成總動員,德國就別想贏了。而快攻的倚仗就是那些個裝甲師,其實那些坦克一路狂飆到敦刻爾克基本就用光了摩托小時,人員裝備急需休整和大修,我合計不用打仗,你再讓他們跑兩三百公里估計他們自己就散架了。沒有裝甲師,你還想六週速亡法蘭西?

    更何況,如果大林子發現德國要不行了,你猜猜他是會拉德國一把還是補上一腳?

  • 14 # 無月文化館

    如果那時候,在敦刻爾克,德軍快速推進,將崩潰的英法聯軍殲滅在大洋邊上,對二戰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當時英軍的主力幾乎都在歐洲大陸上,因為英國是一個島國,更傾向於用海軍來護衛本土,將陸軍投入大陸,參與到阻擊德軍的戰鬥中。

    但是,納粹德軍實在太強大,本應是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在現實面前,暴露了老化孱弱的一面,被納粹德軍勢如破竹般擊潰。

    英軍在陸上的戰鬥能力也好不到哪裡去。

    於是,英法聯軍被德軍逼到了海岸線上,就好比被驅趕到了懸崖邊。

    當時,這隻聯軍的士氣是非常低落的,士兵們的內心是崩潰的,納粹德軍的強大戰鬥力已經嚇破了他們的膽。

    而關鍵的是,這支近40萬人數的潰軍,是西線戰場上剩下的最後陸地武裝力量了。

    如果這40萬人在敦刻爾克被殲滅,英國將受到很大影響。

    首先,英國將只能依靠海防來抵抗納粹德軍的進攻。

    在德軍的潛艇襲擾,和大規模頻繁的空襲下,英國的防守力量將不斷被損耗,一旦德軍登陸,英國便只有投降一個選擇了。

    其次,歐洲反抗納粹德軍的火種將被熄滅,不會再有什麼流亡政府在英國落地了。

    各佔領地的人們對反抗將失去指引和希望,外國的支援將更難到達反抗者手中。

    最後,即便將來有反攻,英法也沒有反攻的力量了。

    納粹德軍將不會在北非戰場被消耗,諾曼底登陸將不可能發生,美軍需要付出更大的傷亡來擊敗德軍,甚至最終進入對峙局面,世界的格局也會發生很大改變。

    如果敦刻爾克戰役,英法聯軍被全殲,英國政府很可能直接就宣佈投降了,這在當時,是非常有可能的。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正確批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