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524885389515

    宋朝爵位分為十二級: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凡有爵位的都有食邑,以戶為單位。不過食邑是個虛數,食實封才是實數。食實封者,按實封一戶每日計錢25文,隨月俸向官府領取。

    宋代宗室爵位有別於其他王朝,總體來說宋代爵制分為十二等。

    封爵有“生封”、“(死後)追封”的區別。

    皇子不直接封王。一般皇子作為皇帝的兒子都會被封王,但在宋朝雖然最終會封王,但並不直接封,而是剛開始封以較低爵位,然後再上升。

    親王后代不封嗣王。宋朝規定,皇子封王者,王爵僅止其身,其子孫無關乎嫡庶,以其中最長一人,封公,不承襲父親、祖父的爵位,其餘子孫不過是依靠這種關係入仕途為官,與其他人姓氏的人一樣然後以自己的實際才能上升。

    到宋英宗時,僅英宗這一支宗室就有率府副率(四品官名)以上官800多人,若連同九品以上計算共有1000人以上,全部宗室官員則累加有9000人之多。相比照,在仁宗時,朝廷內外官屬總共只有17300多名官員。

    宋代的宗室爵位沒有太多政治意義,物質利益也不太多,宗室爵位和官員爵位都使用同一體系。宋代以後,就吸取了不足之處,開始簡化,爵位就開始分為一二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焊機電流與板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