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損齋筆記》
元代考據辨證類筆記,一卷,元代黃溍撰。黃溍(1277—1357),字晉卿,一字文潛,婺州路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文思敏捷,才華橫溢,史識豐厚。一生著作頗豐,詩、詞、文、賦及書法、繪畫無所不精,與浦江的柳貫、臨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稱為元代“儒林四傑”。他的門人金涓、王褘、宋濂、傅藻等皆有名於世。元大德五年(1301),25歲的黃溍,被舉為教官。兩年後,又舉為憲吏。可是不久,黃溍仍退隱於家,沉湎於寫詩作文。元延祐二年(1315),賜同進士出身,授將仕郎。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授官台州路寧海縣丞。提升他為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石堰西場監運改任紹興路諸暨州判官,後又奉省撤監稅杭州。黃溍任州縣官,歷時20餘年能廉潔自律。至正十年(1350)四月,黃溍年已七十有四,終於告老還鄉。他南歸故里後,悠然生活在稠州鄉村田野間。但他依然勤治學,嚴修身,到老不懈怠,尤其是吟詩作賦,意趣不減當年。“遇佳山水則觴詠其間,終日忘去”。其間所作之《秋懷五首》,借景抒情,表達了黃溍遲暮之年的心情,也反映出憂國憂民的情懷。黃溍一生勤奮好學,筆耕不輟,著作頗豐。據《元史》記載,有《日損齋稿》33卷、《義烏縣誌》7卷、《日損齋筆記》1卷。
《日損齋筆記》
元代考據辨證類筆記,一卷,元代黃溍撰。黃溍(1277—1357),字晉卿,一字文潛,婺州路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文思敏捷,才華橫溢,史識豐厚。一生著作頗豐,詩、詞、文、賦及書法、繪畫無所不精,與浦江的柳貫、臨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稱為元代“儒林四傑”。他的門人金涓、王褘、宋濂、傅藻等皆有名於世。元大德五年(1301),25歲的黃溍,被舉為教官。兩年後,又舉為憲吏。可是不久,黃溍仍退隱於家,沉湎於寫詩作文。元延祐二年(1315),賜同進士出身,授將仕郎。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授官台州路寧海縣丞。提升他為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石堰西場監運改任紹興路諸暨州判官,後又奉省撤監稅杭州。黃溍任州縣官,歷時20餘年能廉潔自律。至正十年(1350)四月,黃溍年已七十有四,終於告老還鄉。他南歸故里後,悠然生活在稠州鄉村田野間。但他依然勤治學,嚴修身,到老不懈怠,尤其是吟詩作賦,意趣不減當年。“遇佳山水則觴詠其間,終日忘去”。其間所作之《秋懷五首》,借景抒情,表達了黃溍遲暮之年的心情,也反映出憂國憂民的情懷。黃溍一生勤奮好學,筆耕不輟,著作頗豐。據《元史》記載,有《日損齋稿》33卷、《義烏縣誌》7卷、《日損齋筆記》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