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指要
這首詩是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懷古抒情之作。金陵是六朝古都,有著繁榮的往昔。三國吳都的巍峨宮殿、晉代豪門的車水馬龍,作者登臺時彷彿歷歷在目,若隱若現,然而眼前已是今非昔比,只有蓬草離離,荒冢累累,金陵昔日輝煌已不再。作者的情緒並沒有止於感慨今昔對比,而是飽含著深切的憂國之思:金陵距長安兩千裡之遙,登臺而望,當然望而不見,然而望而不見並不是因為空間的遙遠,而是由於“浮雲”蔽日,奸臣當道。此篇可能作於李白天寶三年離開長安遊金陵之時。“浮雲”句暗指讒謗自己的奸相李林甫、太監高力士等人,如陸賈所謂“邪臣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新語》)。這首詩透過寫登鳳凰臺的感受抒發詩人離京後理想難於實現的苦悶悲愁。
這首詩以古代傳說起句,說明鳳凰臺之由來,一個“空”字為全篇定下了悲愴蒼涼的基調。中間四句寫眼前所見:頷聯是近景,表達昔日繁華不再的古今之感;頸聯寫遠景,“三山”對“二水”,“半落”對“中分”,“青天外”對“白鷺洲”,是經典的工對。尾聯透出深切的憂國情懷,點明瞭全詩的主題。整體來看,本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將懷古和自嗟融合在一起,寄託了作者深切的憂國之思。
欣賞指要
這首詩是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懷古抒情之作。金陵是六朝古都,有著繁榮的往昔。三國吳都的巍峨宮殿、晉代豪門的車水馬龍,作者登臺時彷彿歷歷在目,若隱若現,然而眼前已是今非昔比,只有蓬草離離,荒冢累累,金陵昔日輝煌已不再。作者的情緒並沒有止於感慨今昔對比,而是飽含著深切的憂國之思:金陵距長安兩千裡之遙,登臺而望,當然望而不見,然而望而不見並不是因為空間的遙遠,而是由於“浮雲”蔽日,奸臣當道。此篇可能作於李白天寶三年離開長安遊金陵之時。“浮雲”句暗指讒謗自己的奸相李林甫、太監高力士等人,如陸賈所謂“邪臣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新語》)。這首詩透過寫登鳳凰臺的感受抒發詩人離京後理想難於實現的苦悶悲愁。
這首詩以古代傳說起句,說明鳳凰臺之由來,一個“空”字為全篇定下了悲愴蒼涼的基調。中間四句寫眼前所見:頷聯是近景,表達昔日繁華不再的古今之感;頸聯寫遠景,“三山”對“二水”,“半落”對“中分”,“青天外”對“白鷺洲”,是經典的工對。尾聯透出深切的憂國情懷,點明瞭全詩的主題。整體來看,本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將懷古和自嗟融合在一起,寄託了作者深切的憂國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