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和范進一樣是腐儒的典型,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周進應考至六十歲,仍是童生,只好以教書餬口。小說讓其遭受新進的秀才與舉人兩度奚落,使其強烈感受科舉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別。後來,他村塾先生的飯碗也因“不懂承謝”而被奪取,只好為做生意的舅子記賬,去了省城。接著透過動作描寫,周進在夢寐以求的貢院考房,“見兩塊號板擺的整整齊齊,不覺眼裡酸酸的,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把老童生內心酸苦絕望與希望傾瀉無遺。後來,事情卻發生了喜劇性的突變,竟然中了舉人進士!成了人上之人!當年當塾師的薛家集也供起了他的“長生祿位”!作者設定了讓周進看見貢院的號板而撞到的情節和細節,是對熱衷功名者的諷刺。文中描繪了命運相似的“二進”,並用周進提拔了范進,昏朽的“二進”竟然名“進”,而且姓“周”姓“範”,“周”有“方正”,“範”為“正規化”的意思,這就是魯迅說的“婉而多諷”了。“二進”的此前的黜落與此刻的高中,毫無絲毫的必然,而純粹是考官喜惡的偶然;是“薦場”的功用!而考取功名之後際遇的巨大反差,尤其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荒誕一悖謬。文章一開始透過“二進”的悲喜劇,寫出了科舉時代的社會環境,怎樣引誘和逼迫讀書人落入統治者的圈套,喪失了是非觀念,陷入麻木不仁的狀態而不自知。
周進和范進一樣是腐儒的典型,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周進應考至六十歲,仍是童生,只好以教書餬口。小說讓其遭受新進的秀才與舉人兩度奚落,使其強烈感受科舉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別。後來,他村塾先生的飯碗也因“不懂承謝”而被奪取,只好為做生意的舅子記賬,去了省城。接著透過動作描寫,周進在夢寐以求的貢院考房,“見兩塊號板擺的整整齊齊,不覺眼裡酸酸的,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把老童生內心酸苦絕望與希望傾瀉無遺。後來,事情卻發生了喜劇性的突變,竟然中了舉人進士!成了人上之人!當年當塾師的薛家集也供起了他的“長生祿位”!作者設定了讓周進看見貢院的號板而撞到的情節和細節,是對熱衷功名者的諷刺。文中描繪了命運相似的“二進”,並用周進提拔了范進,昏朽的“二進”竟然名“進”,而且姓“周”姓“範”,“周”有“方正”,“範”為“正規化”的意思,這就是魯迅說的“婉而多諷”了。“二進”的此前的黜落與此刻的高中,毫無絲毫的必然,而純粹是考官喜惡的偶然;是“薦場”的功用!而考取功名之後際遇的巨大反差,尤其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荒誕一悖謬。文章一開始透過“二進”的悲喜劇,寫出了科舉時代的社會環境,怎樣引誘和逼迫讀書人落入統治者的圈套,喪失了是非觀念,陷入麻木不仁的狀態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