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標準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
僅從字面意義來理解,內容標準應指關於內容學習的指標(或稱規格、要求、目的等)。但“指標”並不是內容標準的全部內涵。
假如我們按照傳統觀念,僅從指標、要求、規格或目的這樣的“標準”層面,去分析、去把握《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第三部分“內容標準”,把它當作普通的“考試綱要”或者“檢測指南”,那就大錯特錯了。
課程標準誕生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肩負著轉變“應試教育”的根基和建構素質教育的大廈的雙重使命。刪除業已陳舊的知識,增加反映時代的內容;降低封閉式知識教學的要求,提高開放式能力培養的標準;強調主動建構,反對機械重複;重過程,輕結論;重應用,輕理論;重探索,輕模仿……課程標準的內涵十分豐富。普通的“考試綱要”或者“檢測指南”豈能望其項背?!
因此,我們既要從“標準”的角度,也要從“內容”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和把握“內容標準”。站在更新教育觀念、全面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度,學習、理解、認識“內容標準”,這將使我們獲得創造性地實施數學課程標準所最需要、也是最有價值的原則、態度和方法。
內容標準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
僅從字面意義來理解,內容標準應指關於內容學習的指標(或稱規格、要求、目的等)。但“指標”並不是內容標準的全部內涵。
假如我們按照傳統觀念,僅從指標、要求、規格或目的這樣的“標準”層面,去分析、去把握《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第三部分“內容標準”,把它當作普通的“考試綱要”或者“檢測指南”,那就大錯特錯了。
課程標準誕生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肩負著轉變“應試教育”的根基和建構素質教育的大廈的雙重使命。刪除業已陳舊的知識,增加反映時代的內容;降低封閉式知識教學的要求,提高開放式能力培養的標準;強調主動建構,反對機械重複;重過程,輕結論;重應用,輕理論;重探索,輕模仿……課程標準的內涵十分豐富。普通的“考試綱要”或者“檢測指南”豈能望其項背?!
因此,我們既要從“標準”的角度,也要從“內容”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和把握“內容標準”。站在更新教育觀念、全面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度,學習、理解、認識“內容標準”,這將使我們獲得創造性地實施數學課程標準所最需要、也是最有價值的原則、態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