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資治通鑑》記載:“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
也就是說,商鞅是某一個衛國國君的後代。庶孫是相對於嫡孫而言,指國君妾媵所生之子及其後裔。那麼,商鞅的姓、氏應該和衛國的國君相同。
衛國第一代國君是康叔封,姬姓,衛氏,名封,又名康叔、衛叔封。
周文王姬昌的正妃是太姒,來自有莘氏,是夏禹的後代,生有10個兒子:伯邑考、武王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郕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
姬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嫡九子,是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弟。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姬封最初的封國是康國,故稱姬封為康叔或康叔封。
周公旦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亂之後,在原來武庚統治的地區建立了衛國,將平叛有功的姬封改封為衛國國君,故姬封又稱衛康叔。
按照“以國為氏”的慣例,姬封最初應為康氏,改封為衛國國君後,應該改為衛氏。
商鞅作為衛國國君的後裔,應該是姬姓、衛氏。因此,稱呼商鞅為衛鞅、姬鞅都是可以的。但是,姬鞅這一稱呼貌似沒有見到史書記載,未知其詳,推測於當時的稱謂習慣有關,其他姬姓封國的國君,也很少以姬姓稱名於世。
按《資治通鑑》記載:“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
也就是說,商鞅是某一個衛國國君的後代。庶孫是相對於嫡孫而言,指國君妾媵所生之子及其後裔。那麼,商鞅的姓、氏應該和衛國的國君相同。
衛國第一代國君是康叔封,姬姓,衛氏,名封,又名康叔、衛叔封。
周文王姬昌的正妃是太姒,來自有莘氏,是夏禹的後代,生有10個兒子:伯邑考、武王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郕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
姬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嫡九子,是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弟。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姬封最初的封國是康國,故稱姬封為康叔或康叔封。
周公旦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亂之後,在原來武庚統治的地區建立了衛國,將平叛有功的姬封改封為衛國國君,故姬封又稱衛康叔。
按照“以國為氏”的慣例,姬封最初應為康氏,改封為衛國國君後,應該改為衛氏。
商鞅作為衛國國君的後裔,應該是姬姓、衛氏。因此,稱呼商鞅為衛鞅、姬鞅都是可以的。但是,姬鞅這一稱呼貌似沒有見到史書記載,未知其詳,推測於當時的稱謂習慣有關,其他姬姓封國的國君,也很少以姬姓稱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