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完子剪輯

    縣”字最初沒有,用的是“懸”字。意思其實很明白,就是與天子、諸侯的領地不相鄰的屬地。 天子或諸侯派一個官員去直接管理這個區域,但又不將這塊屬地分封給他。這就是“縣”最初的形態。 “縣”的產生比郡要早,在春秋時就有,戰國時大規模發展起來。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才大面積的在全國推廣。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置縣並不是已人口為依據的。通常來講,滅小國後置縣,滅大國後先分封后置縣。 你說的問題我重新看過了。可以肯定的說,戶口的增長,是新置縣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永寧縣的設立可能不具有普遍意義。 《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六月辛卯,詔曰:‘夫張官置吏,所以為人也。今百姓遭難,戶口耗少,而縣官吏職所置尚繁,其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併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於是條奏並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 在這次大範圍精簡地方政府機構的運動中,撤銷了西漢時設立的回浦縣,併入鄞縣。 可見,東漢政府裁撤回浦縣以及後來的重設回浦縣(章安)確實是由於人口減增的變化導致的。 幾十年後增設永寧縣,人口增加的因素很可能是主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豆澱粉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