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郝小仙呀

    1、奈良時代,日本仿造唐朝教育體制創立了一套教育制度,中央設太學,地方設國學,各置博士、教授、助教。

    教授中國律令、經學、音韻、文學、書法和算術等科目。由於有了文字和學校,為文化的普及和繁榮奠定了基礎。因而出現了天平文化的高潮。

    2、大化改新以後,日本進一步大力汲取中國文化。自630年到894年間,日本向唐朝派遣了十幾次遣唐使船,隨行的有許多留學生和求法其中吉備真備和阿倍仲麻呂是日本留學生最傑出的代表。

    吉備真備在唐留學17年,回國後在太學教授中國律令、典章制度,官至右大臣。阿倍仲麻呂19歲入唐留學,改名晁衡,畢生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73歲歿於中國。

    3、古代日本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漢字作音符來書寫日本語言,著名的《萬葉集》就是用這種方法寫成的,因而成為萬葉假名。

    用漢字作音符,書寫很不方便。8世紀,留學生吉備真備利用漢字偏旁創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後來,留唐求法僧空海又利用漢字行書體創造日本行書假名平假名。

    5、徐福東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彌生文化的誕生。那時,日本還沒有文字,也沒有農耕。徐福給日本帶去了文字、農耕和醫藥技術。為此,徐福自然成了日本人民心目中的農神和醫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位元無源光纖i010g怎樣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