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打call啦
-
2 # 繡羅襦
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原文: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寫簫聲的句子連用的六個比喻,渲染了簫聲的悲涼,將抽象聲音,寫得具體可感,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簫聲的悲涼。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用了對偶 +借物抒情,讓深潭中潛伏 的鮫龍起舞,讓船上被拋棄的婦女哭泣,形容樂聲的悲傷感人,用樂聲的 淒冷、幽怨 表達 詩人此時 內心的感傷。
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作者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這裡所說的“美人”實際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這段歌詞全是化用《楚辭·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之意,並將上文“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內容具體化了。由於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已流露了失意和哀傷情緒,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簫的音調悲涼、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竟引得潛藏在溝壑裡的蛟龍起舞,使獨處在孤舟中的寡婦悲泣。一曲洞簫,悽切婉轉,其悲咽低迴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