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汐
-
2 # 使用者7847705122766
二月開。
在清代文人阮福《普洱茶記》的文章中記載:“於二月間採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已作貢,貢後方許民間販賣。採而蒸之,揉為團餅。其葉之少放而猶嫩者,名芽茶,採於三四月者,名小滿茶,採於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圓者,名緊團茶,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採,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團茶也。”其中的“大而圓者,名緊團茶”所描述就是當時的普洱茶製成緊壓茶的形狀。
“沱是由團轉化而來。雲南沱茶產、制歷史悠久。沱茶原產於雲南省景谷縣,又稱‘谷茶’—陳宗懋主編《中國茶經》第249頁。
“沱茶為歷史名茶。創制於1902年前後。”沱茶由蒸壓團茶演變而來。沱茶原名‘谷茶’,因原產地在滇西南之景谷縣而得名。“原產於景谷縣的谷莊沱茶又名姑娘茶,有說其型如稱砣,‘沱’與‘砣’同音”。—《中國名茶志》第856頁。
“沱茶由景谷縣姑娘茶演變而來,碗狀的沱茶創造於清光緒二十八年。原料為一、二級滇曬青毛茶各佔50%。”—《中國茶文化大辭典》第114頁。“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景谷街人李文相創辦製茶作坊,用優質曬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壓月餅形團茶,又名谷茶。光緒二十八年……該茶暢銷並被譽名沱茶。團茶(谷茶、谷莊茶)奠定了沱茶的雛形,景谷成為雲南沱茶的原產地。—《景谷縣志》第2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