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dgfr21587

    一般正常情況下,池塘保持10-20 釐米淤泥對養殖生產有利;如果超過了限度,不但減少了水體,而且增加了池水耗氧量,易於釀成泛塘事故,同時也易於誘發魚病。  所以消除過多淤泥是十分重要的技術環節。然而,由於清淤勞動量大而艱鉅,往往不少生產單位未作處理,隨著時間推移,池塘淤泥越積越厚,使生產能力顯著下降,同時還不利於養殖下水操作。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養魚10 年以上而沒有清淤的養殖場,有的老塘情況則更加嚴重。  為了恢復池塘生產力,必須進行池塘清淤。池塘清淤的最簡單的方法,是排乾池水,曬泥,然後人工挖挑多餘的淤泥。但這種方法勞動強度太大,效率太低,速度太慢,往往人們不願意採用。  有的地方採取魚稻、魚稗、魚瓜輪作的方法,先以塘泥種稻收稻、種瓜收瓜或種稗作為草食性魚類青飼料,或部分作綠肥培植魚種和鱗魚、縮魚的天然餌料。當塘泥幹化後用機械(推土機、挖掘機等)集中操作,將清淤與池塘維修和護坡緊密結合起來。當然這種方法十分有效,但需要一定的投資條件才能付諸實施。當池塘使用年限較短,堤埂較為完整,或池坡經過硬化,不需要大量維修,可採用濁流泵改裝的清淤船,帶水清淤作業,每年或隔年將部分淤泥帶水輸往池堤飼料地(埂邊築小堤攔泥)作為種青肥料,或輸往其他低凹淺塘、廢地,或年底非生產季節,排出大部分池水,利用專門的清淤機清淤。目前已有泥泵型和絞車型等幾種型號的清淤機械在部分地區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圖調音臺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