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隆興橋1

    我媽媽2016年11月84歲確診肺腺癌,當時靶向藥還沒進入醫保,吉非替尼15000一個月,我們吃印度的仿製藥,二年耐藥後換孟加拉的奧希替尼仿製藥,2020年1月去世。治療期間在百度貼吧發了貼《肺癌,醫院說只有三五個月了》,好多病友一起學習,據我瞭解,靶向治療生存期有十多年的,大部分在五年左右。現在靶向藥進醫保了,費用完全能接受。

  • 2 # 小荷醫典

    肺腺癌靶向治療生存期是多久?

    肺腺癌靶向治療生存期因人而異,因不同的靶點而異,沒有統一的結論。

    肺癌靶向治療是指標對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間變淋巴瘤激酶(ALK)等位置的基因敏感性突變,瞄定相對應的突變位點進行抑制劑治療,控制腫瘤,使患者生存顯著獲益,為改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帶來新的契機。

    有50%~60%的肺腺癌患者攜帶基因突變,可以選擇相對應的靶向治療。據統計,晚期肺癌患者經靶向治療後,一般總生存期為21.6~36個月。患者個體的具體生存期與患者年齡、身體狀況、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病理型別及基因型別、治療方式與效果等因素相關。

    需要指出的是,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療模式通常是以藥物為主的綜合治療,即便是靶向治療,也可能是與化療、放療等聯合進行的。

    而且,統計資料只代表整體趨勢,不代表個體的情況。隨著更多靶向藥物的面世以及對耐藥的深入研究,應用靶向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必將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更好的生存獲益。

    本內容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腫瘤科 主任醫師 戴朝霞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 3 # 眼前是大理身後是人間

    我叔叔,家庭條件很好,肺癌確診後,用了若干種進口靶向藥,他的情況,可以作為參考。

    2016年春節,春節自駕來大理過年,往返驅車2000多公里,他一個人開車。

    在大理期間我白天陪他去巍山古城、喜洲古鎮、蒼山、洱海,晚上在家裡小酌怡情。

    他時年53歲,興致盎然,樂此不疲。

    從大理回去不到一個月,我接到嬸嬸哭哭啼啼的電話,說叔叔肺癌確診,馬上要住院治療。

    我整個人都懵了,他一個月以前在大理可是好好的啊。

    隨後的聯絡中得知,他去了省城最好的腫瘤醫院,化療、放療、靶向藥,一個週期接著一個週期,此類種種。

    癌症藥物帶給他的毒副作用是長久而又痛苦的:免疫能力下降、口腔潰爛、身體乏力,精神不振等等。

    他經濟條件算是好的,醫保報銷比例也高,加之人都惜命吧,大半生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花起來眼睛都不眨。渴望著種種奇蹟的發生,放療不行了化療,化療不行了靶向藥,中中國產藥不行了進口藥,產生賴藥性了換另一種藥.......

    我一年半載回去探望他一次,平時都是電話聯絡,聽他說起各種“替尼”,四五百一顆。還有長期埋在體內的,從胳膊或大腿直達心臟的化療輸液管。還有潰爛的口腔只能喝極稀的粥.............

    從2016那個春節過後,他不在腫瘤醫院,就在往返於腫瘤醫院的路上。家裡,是住得越來越少了,住在家裡也不踏實,擔心這個指標那個指標不正常,或者擔心埋在體內的化療管堵塞了,總之,住在醫院的時間越來越多,身體狀況也越來越不好。

    不知從哪裡聽說,癌症只要活過五年,死亡率就會大大降低。

    2016年以後的三四個年頭,他常對我說起這個規律,我知道,他是多麼盼望活過五年,然後也許就康復了呢。

    種種治療手段和高昂的治療費用,仍然無法挽救肺功能的逐步喪失。

    在第五個年頭,他終於對自己的期盼感到失望了。肺泡逐漸壞死,呼吸越來越困難,已經無法在家裡居住,在家裡就無法呼吸無法睡覺。

    這樣的重病患者,腫瘤醫院也不收治了,最終找到一家縣級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住了進去。他知道,自己是無法從這個醫院出去了。

    就算吸著氧,也只能在床上坐著,躺下就呼吸困難。

    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去陪他幾天。他坐在床上,戴著氧氣面罩,呼吸急促,臉色死灰。他最終告訴我:我不想活了,就想早點結束,太折磨人了。

    我不敢表現出來悲傷,只在心裡默默流淚。我知道,他所有的抗爭都結束了。

    後來,他死於癌症確診後的第五年,也就是他認為最有盼頭的那一年。

    他死後,我開始反思他的治療過程。在確診癌症的那一刻,他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漢子,如果不去體檢,不知道自己有肺癌,就當時那個體力和狀態,我想,他再精彩地活上一年左右應該不成問題。

    人活的是精神支撐,癌症確診,精神支柱倒了,人也就完了。很多癌症患者都是如此,他也是。

    算下來,他從癌症確診到離世,活了五年,但這是怎樣的五年啊?這是不被癌症折磨,就被抗癌藥物折磨的五年。這五年談什麼生活質量?

    我想,如果確診前不發現、不知道、不治療,他至少可以好好生活一兩年。好好生活一兩年,求醫問藥五年。如何選擇?

    當然,我是站著不腰疼,人都有求生的慾望,多活一分鐘也好啊。但客觀來說,無憂無慮的一兩年和求醫問藥的五年,我認為前者更值得。

    當然,人都有生老病死,但是癌症也好,其他病症也好,我認為,身體出現症狀了,不得不正視和麵對。但癌症或其他病症潛伏在體內,尚未有任何表象時,何必去曝光它?然後自尋煩惱?

    我聽說,很多八九十歲的長壽老人,去世以後進行屍檢,發現很多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只是尚未表現出症狀,他生前不知道而已。如果早早就知道了,他還能活到八九十歲嗎?

    美國白宮的健康政策顧問、哈佛醫學院教授阿圖葛文德寫了一本暢銷書,書名叫做《最好的告別》。葛文德醫生在書中告訴我們,任何疾病都沒有絕對正確的治療方案,因為人體太精密了,每個病例所對應的準確治療手段都不一樣,但沒有人知道每個病例該如何去治療才正確,哪怕最頂尖的醫生。因此只能試試看。

    如此說來,每個病人,就是一個實驗物件,實驗方法正確與否,只能靠運氣了。

    這段話,貌似有點離題,但貌似又說到了正題。願天下人都遠離病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螞蟻咬傷後的中毒症狀,求中毒後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