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1944436037

    三不朽的說法源於春秋時叔孫豹的話。

    叔孫豹,姬姓,史稱叔孫穆子,魯國大夫。魯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的春天,叔孫豹到晉國訪問,晉國大夫士丐迎接他,士丐問叔孫豹說:“古人所說的‘死而不朽’是什麼意思?”沒等叔孫豹回答,士丐自己接著說:從前自己的先祖都很偉大,在虞舜以前是陶唐氏,在夏代是御龍氏……如今晉國主盟中夏是我們範氏,可見所謂‘死而不朽’就是指此而言吧。”

    叔孫豹回答說:“就我所知道的,你這叫‘世祿’,並非‘不朽’。我們魯國的大夫臧文仲,他死後他的經典話語還在世間流傳,這才叫不朽。我聽說:最好是修養品德,其次是建立功勳,再其次是樹立言論,如此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這才叫不朽。”

    叔孫豹的“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唐代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對德、功、言做了解釋:“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叔孫豹三不朽之說,和儒家的擔當精神與社會責任心是一致的,在儒家思想作為社會主流思想的兩千多年間,這句話一直成為了讀書人的價值判斷,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即使今天,這種價值觀念依然是積極的,人都會死,身體都會腐朽,惟精神和功績才能永垂不朽。一個人對社會、國家、民族甚至人類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成就會和他的名字永存於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臺車一年才開兩百多公里,要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