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夢令》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
"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
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
一隻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複使用了兩個"爭(怎麼)渡",意思是"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
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
"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
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
一隻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複使用了兩個"爭(怎麼)渡",意思是"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
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