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能精進但能療傷的祖傳秘製雞湯

    從年齡的不同,不同髮式有不同的稱呼:

    “鬌”,指一個人出生後第一次剪髮,也是嬰兒期髮型。一般在孩子三個月大時,挑個好日子為孩子剪髮:男孩子留囪角,女孩留頂發;或者男孩留左邊,女孩留右邊。

    此即《禮記·內則》所謂:“三月之末,日剪髮為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

    古代孩子常留下垂至眉的短頭髮,這叫“髦”,因此兒童有了“童髦”的代稱。

    “髫”也是古代兒童髮式,頭髮下垂,故有“髫”字的詞彙均指兒童,如“垂髫”、“髫發”、“髫齡”、“髫年”等等。

    《三國志·魏收·毛玠傳》便有“臣垂髫執簡,累勤取官”的說法,這是毛玠陳情自述,說自己年少時已負責文冊簡牘工作,多年的勤勉才取得官位。

    孩子稍長,家長最喜歡給孩子留的髮式叫“丱”(guàn),頭髮束成兩角,這是先秦已流行的兒童髮式。

    《詩經·齊風》中《甫田》裡所描寫的兒童,頭髮就剪成這樣:“婉兮孌兮,總角丱兮。”自然凡含“丱”的詞彙,基本都指小孩,如“丱童”、“丱歲”、“丱角”、“童丱。

    在“丱”基礎上,又演變出了將頭髮束為兩結的兒童髮式,形狀如角,通稱“總角”,“總角”遂成未成年男女代稱。代稱男女小孩的,還有“羈貫”一詞,這也是一種髮式,女稱“羈”,男稱“貫”。

    “總角”有兩個髮結,如果將頭髮梳成一個髮髻,則稱為“束髮”,這是男好孩子15歲時始梳的髮型大,到了束髮之年,就可以上大學就讀了。

    唐詩人李賀《春歸昌谷》詩稱:“束髮方讀書,謀生苦不早。”而對應的女孩子長到15歲,則稱為“開(及)笄之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鄰居愛狗人士常在樓道口投餵流浪狗,使得樓道流浪狗繁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