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喜歡與自己對話,是一件好事;
人最大的敵人,最看不明白的人,其實往往是自己呢;
有多少人真正瞭解自己?慎獨有多少人能做到?
你以為你表達的自己,就是真的自己嗎?
儒家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道家講人與自然的關係,佛家講人與自己內心的關係;
我信佛,自從信佛後,我更喜歡與自己內心對話,我發現,自己與內心對話出來的自己,與遇到事情下意識做出反饋的自己,這兩個自己是有很大差異;
也就是知信行合一,很難做到;
例如:你知道不應該殺生不應該吃肉,因為吃肉就是吃人家的屍體;可是面對美味,我們還是很難拒絕;
我們知道應該尊敬師長,可是面對行為不端的一些師長,我們做不到尊敬;
我們知道應該孝順父母和公婆,可是面對不講理的父母或者公婆,連耐心解釋都很難做到;
這是什麼?放不下?要是做不到?
佛教講人心自省,放下自在,可是真正能知道相信和做到的人,遠比表面信佛修行的人少得多;
所以我覺得人應該有自己和自己對話的行為,需要拿出這個時間;
不用管別人怎麼看如何想,那是別人的事,和自己無關;《遇見未知的自己》中作者曾說:老天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只有你自己的事你才應該去管;
當今社會太浮躁,人性浮誇,行為乖張,譁眾取寵的人多,我們無法生活在淨土之中,但願心中有淨土。
經常甚至每天晚上臨睡前,和自己內心對話,反省吾身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
我覺得喜歡與自己對話,是一件好事;
人最大的敵人,最看不明白的人,其實往往是自己呢;
有多少人真正瞭解自己?慎獨有多少人能做到?
你以為你表達的自己,就是真的自己嗎?
儒家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道家講人與自然的關係,佛家講人與自己內心的關係;
我信佛,自從信佛後,我更喜歡與自己內心對話,我發現,自己與內心對話出來的自己,與遇到事情下意識做出反饋的自己,這兩個自己是有很大差異;
也就是知信行合一,很難做到;
例如:你知道不應該殺生不應該吃肉,因為吃肉就是吃人家的屍體;可是面對美味,我們還是很難拒絕;
我們知道應該尊敬師長,可是面對行為不端的一些師長,我們做不到尊敬;
我們知道應該孝順父母和公婆,可是面對不講理的父母或者公婆,連耐心解釋都很難做到;
這是什麼?放不下?要是做不到?
佛教講人心自省,放下自在,可是真正能知道相信和做到的人,遠比表面信佛修行的人少得多;
所以我覺得人應該有自己和自己對話的行為,需要拿出這個時間;
不用管別人怎麼看如何想,那是別人的事,和自己無關;《遇見未知的自己》中作者曾說:老天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只有你自己的事你才應該去管;
當今社會太浮躁,人性浮誇,行為乖張,譁眾取寵的人多,我們無法生活在淨土之中,但願心中有淨土。
經常甚至每天晚上臨睡前,和自己內心對話,反省吾身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