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先生知也
-
2 # lovesummerriver
感覺自己有問題,理智上告訴自己該去看醫生,情感上卻擔心害怕不敢去,這不是諱疾忌醫嗎?
首先要問問自己:
1、為什麼不敢去?怕查出嚴重問題?
明確一點:現代人有心理問題的越來越多,心理問題和其他身體疾病一樣,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我身邊好多好多人,親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去看過心理醫生。
有時候是你把自己的問題想得過於嚴重,也許去了醫院,醫生就給開一些抗抑鬱焦慮、調節睡眠的藥,指導如何除錯心理,回來自己慢慢調整,就會好的。
費用不高,效果不錯,但主要還是自我調節,藥只是輔助作用。
2、是不知道掛什麼科、就診流程如何嗎?
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去醫院的話,網上先查詢一下哪些醫院有心理科,有些醫院沒有這個科室。
提前掛號,掛心理科就可以了,到醫院描述症狀,按醫生指導來,很簡單的。不要有心理負擔。
-
3 # 浩源haoyuan
一直覺得,人本不該有心理疾病,但是經歷的人和事情多了,難免有想不開的。
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咱們向下看。
你說你錢賺的少,還有比你更少的,他們也要生存;
你說領導一直擠兌你,你看看那些找不到工作呢;
你說為什麼不能像別人那樣想買什麼買什麼,那你看看郊區農村的,他們連飯都吃不上;
等等
向下比,向上努力,你會很幸福。
-
4 # 墨白淺析
非常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現在人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去醫院心理衛生科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小小的科室裡,無數的人圍在一起,讓本來就不敢的人更加退卻,還會生出一種反感的想法。
本來就注重隱私,而在諮詢的時候被人圍觀的感覺會很差,不敢開口,也不想開口。
其次心理門診看得人多,醫生一天要看上百個號,對於想去諮詢的人分到的時間會很短,而這麼短的時間看病者會有一種:這麼短的時間怎麼可能能確診問題。這種不信任會大大地降低所描述的症狀的可信度,會更加容易關閉自己的心門。
所以第一次去看心理醫生不建議去大醫院的門診科。
可以是預約那種專門開設的半天的,可以有充足時間讓你諮詢的專家號,或是專門的心理諮詢所(最好是有人推薦的)。
在相對於有隱私和安全的區域裡談問題,會讓心情放鬆一點。
還有就是需要你自己內心真的想走出來,有了主動的感覺之後會較容易吐入一點心聲。你或許有這樣的顧慮:
害怕和心理醫生談話,
第一次不敢吐露,
對心理醫生有所防備,
不知道怎麼講等等
但這些不用擔心,心理醫生會進行引導,因為他們有專業的知識和技巧。
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心理醫生必須是選擇你自己認可的,不要認為網上說這個醫生好,就一定要去看這個心理醫生。這個醫生的方式如果你不認可不喜歡我建議你換一個自己認可的,不然只是一個惡性迴圈。
所以這一點一定需要記住。
心理治療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時間和精力的雙重支援。從灰色邊界走出來,你需要先直面黑色濃霧,因為灰色邊界兩邊都是黑霧,你需要的光只有衝出黑霧才能抓住。
當你進去黑霧區,並不是倒退,而是前進了很大一步。
灰色是逃避,黑色是傷痛,無色是光明。
走出灰色,你只會一路向前。
生活中最了不起的成就和最令人後悔的挫折,都為了創造這獨一無二的你。
你很好,希望你能越來越好!
以上是我的回答。
-
5 # 朱蕭俊說健康
首先,要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表示敬意!為什麼呢?因為對於有心理問題的人,很多人是迴避,甚至拒絕承認。
其實,一方面,心理問題和生理問題一樣,有了不舒服就需要看,如頭疼腦熱、感冒發燒,去醫院看醫生很正常;但另一方面,一到了心理問題,好像就很難啟齒,邁步看醫生就更難了。
1.傳統觀念的桎梏。生活中我們有時損人,或罵人,都用“神經病”來作為語氣加重詞。 加上,目前中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非常不到位造成的,所以,一旦你說出自己有心理問題,那麼,唯恐被別人視為“神經病”。
2.心理醫生很陌生。人們普遍對心理醫生的職業很陌生,更不知道心理醫生會如何給自己看病。尤其是很多心理問題往往是由自己的隱私問題引發出來的,隱私問題與心理問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係,所以患者擔心醫生會問到這些隱私問題,更擔心心理醫生會把這些隱私問題傳揚出去。
所以,要認識到心理不舒服,扛不住了,要去醫院,看醫生,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其次,如果我們邁出這一步,坐到心理醫生的面前,如何和醫生交流呢?我們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呢?其實,這些都是偽命題,這些都是瞎操心,為什麼呢?
一句話:這些問題都是心理醫生要操的心,你只管有問有答,或者想說啥就說啥,這就是看心理醫生的方法。
第一步:醫生詢問。除了掛號時電腦資訊之外,心理醫生要詢問患者的個人基本資訊,然後就是患者的主訴。
第二步:心理測試。詢問完畢,心理醫生對你的病情已經有了大致瞭解,下面就要確診了,心理醫生需要一些量化的資料來確診屬於哪一分類。
做心理測試題,關鍵是不要長時間思考,最好是本能回答做題,這樣才能真實反映出你的問題,心理醫生確診就更加科學合理。
第三步:撰寫病歷。心理測試完成後,心理醫生基本掌握了你的病情,開始撰寫病例,開藥,下醫囑。同時會將最關鍵的幾個事情給你交代清楚,讓你謹遵醫囑。
以上是心理醫生看病的三個步驟,看似簡單,也確實簡單,和看生理疾病門診沒有什麼區別。
總結:對於每個人來說,心理問題和生理問題一樣,都需要醫療救助!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
6 # 心理醫生老沈
如果您願意接受心理諮詢或治療,希望自己在感受、思想和行為上做出改變,而且希望從諮詢或治療中獲得幫助,能夠充分表達和反思自己的經歷,與專業人士能坦誠交流,這樣才能獲益。心理諮詢最一般、最主要的物件,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群。當您感覺不好的時候,都可以來進行心理諮詢。心理治療除了解決我們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擾外,還會幫助伴有症狀的來訪者,如某些神經症、心理障礙、行為障礙、身心疾病、康復中的精神病人等,必要時需要配合治療。而心理諮詢著重處理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諸如有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間題、職業選擇問題、教育問題、婚姻家庭問題等。
-
7 # 川山8
你把心理醫生當成病人
你是醫生
把你要問的問題問他
把我字改成你
如:我感覺……我不知道怎麼辦
改成:你感覺……你知道怎麼辦嗎
然後他(醫生)就會告訴你真實結果
-
8 # 築愛心理
你是有什麼心事嗎?
很多醫院都有精神科,民間也有很多心理諮詢機構,通過網路都能查到對應的聯絡方式。
無論是精神科醫生,還是心理諮詢師,都是“見多識廣”的人,能接納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如果不想面對面,也可以通過網路諮詢,壓力會小很多。鼓起勇氣,走一步,或許你會發現,沒那麼嚇人。
回覆列表
心理諮詢,可以去試一試,你就當成是一次普通的和朋友的一次分享就好,不必不好意思,其實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即便沒有任何心理問題也可以定時去心理諮詢的,主要是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
另外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選心理諮詢室的話可以直接挑選一個還可以的醫院,很多醫院都是有設立心理諮詢的,不過心理諮詢是一個陸陸續續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可能時間跨度會比較久,做好心裡準備,在這個過程中,你會了解到很多相關知識,慢慢的你熟悉了就好了。
但是,有一件特別的事情,你要注意一下,有一部分學心理學的老師,是因為自己本身就存在類似的問題的,所以如果老師不僅能理解你而且還和你非常有共鳴的話,就最好不要再這個老師這裡繼續了,他並不會減輕你的壓力和緩解你的情緒。
如果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已經出現了病理反應,就沒有辦法自我調節了,那你就一定不要拒絕治療,這只是再讓你變得健康,和感冒了要吃藥一樣。
加油,生活總是驚喜與希望並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