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友手札

    我不知道朋友你看到《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沒,如果你看過的話,你會對現實世界有新的認知,會知道自己平時看到的、接觸到的只是世界一角的一角。

    那既然如此,在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中,自然是會遇到偏離常規概念中“正常”的人與事。

    但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他們不正常,往往是因為我們的“正常”有時候太過狹隘,幷包含了“不願意承認不同”的含義。

    那麼假如本來的認知就比較侷限,那在學習或者研究的過程中遇到諸多“不正常”也並不奇怪;如果本身的認知很寬泛,那遇到“不正常”的概率就小,因為這時候他的認知中就沒有正常與否,只有“當下對方有哪些狀況”。

    而至於自己是否會被影響,這是肯定的。

    所以心理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保護自己的能力。

    且不說“不正常”,在平時的交流中,往往會遇到很多他人的隱祕、生活的陰暗面,對於內心承壓能力不足的朋友,這就已經很致命了,很容易因為負面影響而使自己陷進去出不來,甚至得病。

    有很多新聞,大家只是看看心裡就會很不舒服,更何況處於一線的人呢。

    雖然我不明白朋友你的用意,但要提醒的是:最重要的是要學會保護自己,至於其他的,都可以慢慢來。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 2 # 戲劇治療師Jane

    心理學的研究需要和實驗,資料打交道,心理學是一門準科學,受什麼影響呢?

    你想問的是不是幹臨床的心理諮詢師,時間長了會不會受影響?

    首先,作為一名培訓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是應該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的,縱觀自己的一生哪裡有坑還沒填上心裡要明瞭,要去定期看體驗師,處理自己的問題。遇到可能會對自己的問題有衝擊的來訪者可以及時轉介。

    其次,諮詢過程中,對“移情”“反移情”要及時覺察,尤其精分流派,更講究要分的清哪些是自己的東西,哪些是對來訪者的反移情。

    最後,心理諮詢師會定期被督導,把案例隱去人口學資料,給比自己有經驗,有資質的督導指導,使諮詢師在技術上得到成長,也更能明晰自己的問題。

    總之,有勝任力的諮詢師,會及時覺察,邊界清晰,很少會出現你說的現象。即使會出現,也能意識到問題,並及時處理。

    你說那些幹兩年就被影響到不行的,基本是沒什麼勝任力的,不職業的現象。

    祝好

  • 3 # 漢子哥哥hzgg付俊偉

    感情本身不會讓人覺得痛苦、

    感情會讓我們變得熱情、變得積極…,我們的痛苦是因為失去。

    所以讓我們好好珍惜、好好培養我們的優秀感情吧!,千萬不要變得麻木、麻木了就成了一個單調的機器了,呵呵。

  • 4 # 元影

    心理學研究領域涉及人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些領域,基本不會接觸到不正常的人和事,大多研究還是正常的人和事,尋找普遍的規律和科學實證;在某些領域,接觸的肯定是不正常的人和事,當真正接觸了心理學,你就會發現那些不正常的人和事就顯得很正常,有因就有果,一切都是按照規律在運作。

  • 5 # 喜悅瑪瑞娜Marina

    能夠真正療愈他人的療愈師基本上都是自己曾經有過很嚴重的類似問題,完全康復後有了意願要幫助同樣受苦的人。因此,這類療愈師本身是自帶免疫力的,不會被影響,只會幫助同樣的病患。

  • 6 # 思言情感療愈師

    會啊,諮詢師本來就有一個受訓要求是區分界限的呀。在做諮詢的同時守住自己的邊界,瞭解自己發生了什麼,要怎樣做。什麼時候需要尋求支援和幫助。包括休假也是自我幫助的一個方式呀。過度共情是諮詢師的大忌諱的。

  • 7 # 峽嘉嘉的心靈樂樂園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名的心理醫生,工作一段時間就要外出度假去調節心情,說明每天跟心理有病的人在一起是能受到某些影響的。

  • 8 # 俊文行為心理

    遇到心理不正常的人和事會不會受影響?這個問題,

    1,要看你的心智是否能面對。如果你能以抽離及結合來應對那些不正常的人和事,是不會受影響的。2,但有一種情況會受影響,那就是那些不正常的人和事的群體很大,數量很多,多到成為集體潛意(象傳統的廣州人的講髒話的習慣,已經成為文化),而你為了在這樣的空間生存,不知不覺地被同化或不抗拒,就會受影響。

    3,如果是不認同這些不正常的人和事,而又要在這個空間存在,這樣的環境是會令你情緒變壞的。

    ——-

    我曾經也試過有這樣的經驗,我以前是做室內設計及工程的,工地上的裝修工人說話很粗,而且夾雜著很多髒話,一開口就是髒話,不知道我也會說上兩話髒話,而且說話聲音很大,慢慢的我變成粗人一個。

    ——-

    我們是有選擇的,

    一,選擇離開,世界這麼大,何不去走走?最好的相信在遠方等你呢。

    二,選擇接受,世界是沒有完美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因為不同,所以精彩。

    三,選擇迴應他們的不正常的人和事。迴應時想好建議,人不能不溝通,溝通的意義在於對方的迴應,你不說出來,他怎麼知道呢?

    祝你一切順利!

    感謝你的問題

  • 9 # 卜十三

    尼采說過: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對於某件事物的陰暗面,你瞭解越多,你就會把其形成軌跡、內在動因,以及運作模式等等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邏輯,在你遇到相似事件觸發某個點,就會思考其相關可能性,那麼各種預演的邏輯就會迸發。

    做心理諮詢的人都會提前告訴自己一個概念:無論患者發生什麼,都與我無關。

    這也是很多老師會灌輸給學生的。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片語,在各種語境下,有很多的解釋。

    我個人喜歡把它解讀為一種帶有特定因素的|“感同身受”

    就是那種感覺:你去過那裡,我也去過。我們經過了什麼,我們自己知道,只要說起某事某地,就有那種不必與他人說起的那種默契。

    我們領略了相似的一段人生,或者痛,或者笑,那其中的情緒,只有經過的人才懂。

    一個患者跟你訴說了他的痛苦,或者你研究了某個病例,結果是一樣的,都會給你帶來影響,如果一個人在心理學行業從事二十年以上,那估計心理素質很過硬了。大部分是從業幾年就換工作的,從事一些相關行業,但不接觸實際病例。

    沒有人不被影響。

    只是根據個人的成長經歷,影響的程度輕重不一。

    《夜色》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

    我就不劇透了,從心理醫生的典型到非典型,患者的典型和非典型,可以獲得很多啟發。

    我看有朋友推薦一本流行心理學小說,我個人不推薦心理學專業的人看那種書。我在kindle上大略看了一遍。那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說,但是絕對不適合拿來當作心理學研究的入門。

    沒那麼多有趣病例

    也沒這麼美好

    面對骯髒和邪惡不是挑戰

    永遠飽滿的尊重乏味和千篇一律中的個體性才是挑戰

  • 10 # 心理學者果果

    1、加強自我覺察。在進入這個專業之前以及在整個專業工作中,都應該隨時評估自己的狀態,主動調整和改善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2、投入真實生活。在研究或工作歷程以外,我們還有一個真實的生活存在;我們需要投入真實的生活狀態,勇敢面對個人生活的挑戰,促進自我的成長。

    3、通過專門的組織形式干預。尋找良好的支援系統,積極參與同行交流和接受督導等精神支援以及必要的物質支援,避免出現困境中的無助感,相互支援。

    4、對困擾者的心理干預。對與陷入困境的心理學者,必要時應及時脫離心理工作實務,防止因自身的問題給來訪者帶來傷害,需要由督導或其他專業諮詢人員對其進行干預,以儘快恢復。

  • 11 # 心理諮詢師宗思含

    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是不會受到干擾的,心理諮詢師是幫助諮客查詢問題的原因出在了哪裡,幫她分析改變目前的心裡狀態,找到方法解決痛苦矛盾糾結的情緒,在疏導中解答內心所有的疑惑,讓她儘快走出內心的疑慮,明白生命本質的特點,是原生態家庭出現的問題,還是親子關係,婚姻關係,職場壓力……因為生命個體遺傳的性格特點加上成長的環境不同,所以會產生各種思維方式,造成不同的心裡矛盾,溝通後釋放分解就沒有問題了。心理諮詢師是治癒別人的職業,共情可以適當理解,但是諮詢師心情總受到干擾,那就說明您不適合做心裡諮詢行業了。

  • 12 # 然自利人陳全孝

    這個問題是先看你是站在什麼角度看問題,做為一個心理研究生就要本著對對方的安全考慮,解輕壓力緩解矛盾,要叫對方知道怎樣做才是最安全的,要把歷害關係講明。

    如果碰上精神今裂症這樣的人,他的病情反覆發做,幻聽,幻視幻覺嚴重還真不好對付。

    因為這是病,每天二十四小時他都處在幻覺中,誰也沒辦法。說服,教育,講理都是沒用的,正常人是用不著看心理醫生的。

    這就是我的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才是青春期少女的心理引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