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廣勝5
-
2 # 黑馬186522910
鄂爾多斯素有歌海舞鄉的美稱。早在17世紀的中期,沿準格爾南部東起九坪,西至羊市塔劃為清朝政府皇家馬場的“禁留地”開放,清政府又允許晉、陝農耕者入境墾殖。這樣,使準格爾地逐漸變為開放較早的蒙、漢民族居共處的民族聚居區和產食經濟、思想文化等混雜的新的地域了。那奇特的山川地貌,多變的環境氣候,複雜的地方民族語言和蒙、漢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禮俗、審美觀念及宗教信仰等,構成了新生活環境中多元文化的思維與美學追求。即在蒙古民族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含納了周邊晉、陝黃土高原豐富的異質文化。這為日後創造新的精神文化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為地方歌種“蠻漢調”的生成與發展添加了空氣和養分。就是在這特定的社會經濟、地理水系與文化構成等背景的條件下,鄂爾多斯蒙、漢人民在創造自己賴以自下而上的物質財富的同時,應時創造了精神文化領域中新型的地方民歌品種――蠻漢調。是在世代漫長的生活歲月和勞動中創造出來的歌。它情真意切,深受蒙、漢人民的歡迎。
滿漢調
又稱蒙漢調、蠻漢調等,是蒙、漢兩個民族音樂長期交融後形成的,兼具漢族信天游、山曲(亦稱爬山調)和蒙古族短調的風格特點,是蒙、漢文化交流的結晶。
這種民間小調,不像陝北漢族民歌那樣蒼涼,也不像蒙古族長調那樣憂傷,它自由發揮,自得其樂,自編歌詞,淋漓盡致地表達著歌者的心願。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委宣傳部副部長賈廣華說:“‘蒙漢調’是根植於鄂爾多斯高原文化土壤中的一個新型民歌品種。從生成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多年裡,它隨時代的前進而發展,併成為具有地方民間音樂文化特點的一個民間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