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發財衡水9g6

    能與冰山理論對照的特點大概就是美醜對照原則了吧。。。感覺雨果的長篇小說中心理描寫和枝蔓情節挺多的,尤其是《悲慘世界》,常有一小章的心理描寫乃至數十頁介紹故事背景(巴黎文化)的情況出現。但是《九三年》裡面的枝蔓很少,情節還算比較緊湊的,但修飾也很多,這和海明威的風格迥異(海明威為了用最簡短的文字表達,不是還有一個“單腳站立”的寫作訣竅麼。《九三年》醞釀了多少年啊——不過這本書倒是用了9個月一氣呵成的——《九三年》還是他著名作品中篇幅最短的)。《炮獸》裡對大炮的描寫就大段排比,大量擬人比喻,渲染炮手逆轉形勢之艱難。 說到雨果的語言特點。。我就禁不住想到雨果書中人物以語言來抒情或是論理,會整段整段無插話地把自己的觀點講完,和海明威簡短的人物對話很不一樣。就像《橋邊的老人》,《老人與海》開頭的老人與孩子的對話,都極其簡單,箇中情感需要讀者自己體會。而《悲慘世界》中馬呂斯在ABC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九三年》中朗德納克單獨面對要殺自己的炮手的弟弟(炮獸後文的一段情節),大段論述,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尤其後者竟然來了個驚天逆轉(炮手弟弟不僅沒殺他反而投靠他),直抒胸臆,淋漓盡致,這就完全與海明威的冰山理論相悖了。 我所說的也只是我讀完雨果的《九三年》、《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笑面人》、《海上勞工》只讀過一遍,忘得差不多了)後的一些感覺,不是專業研究這個的,也做不到客觀。其實課上講解也不是要你們提供標準答案吧,有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交流不也很好嗎。 《九三年》篇幅短,情節進展也快,你有時間可以自己去看看或許會有更直觀的更不一樣的感受,我覺得課本中節選的炮獸絕不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記得咱爸家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