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笑原野1A9

    抗日戰爭主要有兩次轉折: 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在戰略上是國軍以精銳盡出,誘使日軍改變戰略主攻方向,最終將日軍一步步拖入全面戰爭泥潭為目的的。雖然最終在戰役上失敗了,損失大量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計程車兵和下級軍官,並直接導致了首都保衛戰的失利。但及時轉移出對了日後至關重要的工廠、學校等人員設施,迫使日本放棄了蠶食中國的計劃。 淞滬會戰的意義是,將日軍的主攻方向從對進攻方極為有利的“沿平漢線北向南進攻”,轉向了防守方極為有利的“沿長江一線東向西進攻”,為實現“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戰戰略創造了可能。 武漢會戰:   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控制武漢後,北可達北平,南可連廣州,東可通上海,西可圖重慶,對於日軍來說,佔領武漢即可握住中國的命門。然而由於黃河花園口決堤,日軍不得不繼續沿長江一線向武漢推進,而長江中游地區已不像下游一般一馬平川,使日軍的裝備優勢被大大削弱,為國軍殲敵提供了有利條件。 武漢會戰仍然是“空間換時間”戰略的一部分,雖然最終因統帥部麻痺,導致廣州淪陷,據守武漢已毫無意義,不得不主動放棄。但整個武漢會戰極大的消耗了日軍軍力,使日軍速勝計劃完全破滅,並極大的增長了國軍志氣。經過淞滬、徐州、武漢三大會戰,日軍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役,由此中國戰場專為了戰略相持階段,為最終拖垮日軍奠定了基礎。   其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更無力在中國戰場上有所突破,最終被榨乾國力而戰敗。   所以,抗日戰爭中日軍的戰略失敗始於淞滬會戰,奠定於武漢會戰,這兩場戰役可視為整個抗日戰爭中的兩次轉折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炫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