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與感受者
由於印象的形成是一種自動的過程,因此人們並不意識到它的發生。人們依靠對他人的觀察形成印象,社會心理學最終將觀察到的內容體現為資訊,在這一點上,社會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一樣,採用了資訊加工的觀點,在當前的研究中,這一特點越來越明顯。人們應用他們能得到的所有資訊形成對他人的印象,也就是判斷對方是什麼型別的人,這一過程叫做個體知覺。這時,進行判斷的人一般叫做感受者(perceiver),被判斷的人叫做目標(target)。
(二)模糊行為
在個體行為中,很多時候本身並沒有對立兩極的意義,比如積極或消極,但卻可以從兩方面理解,目標如果發生這種行為,就可以認為是感受者眼中的模糊行為。在印象形成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感受者對模糊行為的解釋,從而影響形成的印象。
(三)啟動
啟動效應通常是指,一個先呈現的刺激(啟動刺激)對接連著出現的第二個刺激(目標刺激)的加工產生的或正或負的影響。在阿希最初研究印象形成的實驗中,也包含了啟動的思想。阿希認為,印象形成的最佳理論模型是把每個性格特徵想象成是和另一個或另幾個性格特徵處於相互作用的關係之中。在他的研究中,研究的第一個階段是形容詞學習任務,被試要記住積極(勇敢、自信、獨立、堅持)或消極(魯莽、自負、冷漠、固執)的詞彙。第二個階段是印象形成任務,被試讀一段關於印象的描述,目標表現出一系列模糊行為(比如,用帆船橫渡大西洋),既可以認為是勇敢,也可以視為魯莽。然後被試報告他們對目標的印象。結果表明,與受到消極啟動的被試相比,積極啟動的被試把目標評定為勇敢的更多,評定為魯莽的更少。
(一)目標與感受者
由於印象的形成是一種自動的過程,因此人們並不意識到它的發生。人們依靠對他人的觀察形成印象,社會心理學最終將觀察到的內容體現為資訊,在這一點上,社會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一樣,採用了資訊加工的觀點,在當前的研究中,這一特點越來越明顯。人們應用他們能得到的所有資訊形成對他人的印象,也就是判斷對方是什麼型別的人,這一過程叫做個體知覺。這時,進行判斷的人一般叫做感受者(perceiver),被判斷的人叫做目標(target)。
(二)模糊行為
在個體行為中,很多時候本身並沒有對立兩極的意義,比如積極或消極,但卻可以從兩方面理解,目標如果發生這種行為,就可以認為是感受者眼中的模糊行為。在印象形成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感受者對模糊行為的解釋,從而影響形成的印象。
(三)啟動
啟動效應通常是指,一個先呈現的刺激(啟動刺激)對接連著出現的第二個刺激(目標刺激)的加工產生的或正或負的影響。在阿希最初研究印象形成的實驗中,也包含了啟動的思想。阿希認為,印象形成的最佳理論模型是把每個性格特徵想象成是和另一個或另幾個性格特徵處於相互作用的關係之中。在他的研究中,研究的第一個階段是形容詞學習任務,被試要記住積極(勇敢、自信、獨立、堅持)或消極(魯莽、自負、冷漠、固執)的詞彙。第二個階段是印象形成任務,被試讀一段關於印象的描述,目標表現出一系列模糊行為(比如,用帆船橫渡大西洋),既可以認為是勇敢,也可以視為魯莽。然後被試報告他們對目標的印象。結果表明,與受到消極啟動的被試相比,積極啟動的被試把目標評定為勇敢的更多,評定為魯莽的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