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
禍、旤 huò
〈名〉
(1) (形聲。從示,楇( kuā)聲。本義:災禍,禍患)
(2) 同本義 [calamity]
禍,害也。神不福也。——《說文》
禍災殺禮。——《周禮·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逆其類者謂之禍。——《荀子·天論》
來不由我,古謂之禍。——《論衡·累害》
魚無失水之禍。——《韓非子·大體》
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韓非子·十過》
近者禍及身。——《戰國策·趙策》
不能為禍。——《淮南子·人間訓》
禍且及汝。——明· 魏禧《大鐵椎傳》
禍至無日。——《資治通鑑》
文人畫士之禍。——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禍及枯骨。——《廣東軍務記》
(3) 又如:禍基(災禍根由);禍不旋踵(比喻禍害來勢迅猛,連腳後跟都來不及掉轉);禍至無日(比喻禍患的急迫);禍中有福(不幸中有幸)
(4) 罪 [crime]
罪禍有律。——《荀子·成相》。注:“禍,亦罪也。”
(5) 災荒之處 [famine due to crop failure]
有禍則反。——《太玄經·玄文》
詞性變化
◎ 禍
禍 huò
〈動〉
(1) 作禍;加害 [bring calamity to]
子木有禍人之心, 武有仁人之心。——《左傳·昭公元年》
(2) 又如:禍國(加害於國);禍國殃民;禍世(危害社會);禍計(惡計);禍人(害人)
(3) 遭難;受害 [meet with disaster]
劉恭見 赤眉眾亂,知其必敗,自恐兄弟俱禍。——《後漢書》
禍
禍、旤 huò
〈名〉
(1) (形聲。從示,楇( kuā)聲。本義:災禍,禍患)
(2) 同本義 [calamity]
禍,害也。神不福也。——《說文》
禍災殺禮。——《周禮·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逆其類者謂之禍。——《荀子·天論》
來不由我,古謂之禍。——《論衡·累害》
魚無失水之禍。——《韓非子·大體》
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韓非子·十過》
近者禍及身。——《戰國策·趙策》
不能為禍。——《淮南子·人間訓》
禍且及汝。——明· 魏禧《大鐵椎傳》
禍至無日。——《資治通鑑》
文人畫士之禍。——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禍及枯骨。——《廣東軍務記》
(3) 又如:禍基(災禍根由);禍不旋踵(比喻禍害來勢迅猛,連腳後跟都來不及掉轉);禍至無日(比喻禍患的急迫);禍中有福(不幸中有幸)
(4) 罪 [crime]
罪禍有律。——《荀子·成相》。注:“禍,亦罪也。”
(5) 災荒之處 [famine due to crop failure]
有禍則反。——《太玄經·玄文》
詞性變化
◎ 禍
禍 huò
〈動〉
(1) 作禍;加害 [bring calamity to]
子木有禍人之心, 武有仁人之心。——《左傳·昭公元年》
(2) 又如:禍國(加害於國);禍國殃民;禍世(危害社會);禍計(惡計);禍人(害人)
(3) 遭難;受害 [meet with disaster]
劉恭見 赤眉眾亂,知其必敗,自恐兄弟俱禍。——《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