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昶月303

    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表達主題,是《包身工》一文的一大特色,這得益於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和各種表達方式的巧妙結合。

      如:

      ⑴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豬玀”。

      這句話中,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將包身工稱作“豬玀”,“豬玀”的意思就是豬,是上海方言,對人一種汙辱性的稱呼,表明根本不把包身工當人看,地位非常的低下。再者,用了精確的數字“七尺”“十二尺”,還有“十六七個”,表明她們住宿的擁擠程度,住宿條件非常的惡劣。“橫七豎八”說明沒有秩序,雜亂無章。這一個句子就能生動形象地寫出包身工過著那種“豬”一般的生活。

      ⑵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覺,在這些被叫做“豬玀”的生物中間,已經很遲鈍了。半裸體地起來開門,拎著褲子爭奪馬桶,將身體稍稍背轉一下就會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換衣服。

      “害羞地感覺……遲鈍”“半裸體”“拎著褲子”“公然”,這幾個詞語都能表明,包身工在殘酷地壓榨下,精神已經麻木了,沒有思想,只是一群會做工的“機器”而已。

      ⑶……用他們多年熟練了的可以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去遊說那些無力“飼養”……

      這句話可以看出包身工的出身主要是一些貧苦的農民,被那些所謂的“老鄉”騙來做工的。“稻草講成金條”“遊說”更深刻地描繪出帶工老闆那種卑鄙無恥的騙子行徑。包身工只是“帶工賺錢的‘機器’,也是擺闊的道具。

      ⑷1~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都是寫包身工居住條件的惡劣,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二者所用的表達方式不同,前者用敘述、描寫的方式透過寫起床情況表現住地的狹窄、空氣的汙濁,這樣寫形象具體,使人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後者用說明的方式做直接介紹,使人有全面的瞭解。兩者結合給人以較完整的認識。這樣的寫法也顯示出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技巧的熟練。在文中還有多處類似的描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十大省區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