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
???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說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父親說:“昨天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裡面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的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被煙囪裡的菸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菸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乾乾淨淨的,只草草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後,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在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你自己”作為銘文刻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柱上。然而時至今日,人們不能不遺憾地說,“認識自己”的目標距離我們仍然還很遙遠。探索其原因,我們不能不提到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於是只能藉助外界資訊來認識自己。正因如此,每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資訊的暗示,迷失在環境當中,受到周圍資訊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巴納姆效應”指的就是這樣一種心理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資訊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巴納姆效應
???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說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父親說:“昨天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裡面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的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被煙囪裡的菸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菸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乾乾淨淨的,只草草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後,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在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你自己”作為銘文刻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柱上。然而時至今日,人們不能不遺憾地說,“認識自己”的目標距離我們仍然還很遙遠。探索其原因,我們不能不提到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於是只能藉助外界資訊來認識自己。正因如此,每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資訊的暗示,迷失在環境當中,受到周圍資訊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巴納姆效應”指的就是這樣一種心理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資訊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