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15151570901

    宰相,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是輔助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執行官的通稱,著名者有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諸葛亮,有唐朝“笑裡藏刀”的宰相李義府,有南宋以莫須有罪名加害忠良的"秦檜……其中形成典故的有不少。

      山中宰相 南朝陶景弘隱居山中後,朝廷每有大事,必定派人前去詢問,以求穩妥。對其不在其位而謀其政,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伴食宰相 唐朝盧懷慎與姚崇同為宰相,盧自以為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諉,不敢擔責任,時人稱之為“伴食宰相”。

      弄獐宰相 唐朝宰相李林甫是個寫別字的“專家”。一次在寫信慶賀親戚生孩子時,將“弄璋”(指生男,璋為玉器)寫成“弄獐”(獐指野獸)。後來人們以“弄獐宰相”戲稱那些沒有文化的權貴。

      模稜宰相 唐朝文學家蘇味道,號稱“蘇模稜”,信奉“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武則天聖歷初年官居相位後,處事更加圓滑,因而得名“模稜宰相”。

      騎驢宰相 唐朝武則天時,才能平庸的王及善官居右相,後改為文昌左相。他在位期間,唯一的“作為”就是要求各部官員不準騎驢“上班”。

      丹青宰相 唐朝畫家閻立本工於寫真,大受高宗賞識,於公元669年拜為右相。但他畢竟是個藝術家,並無宰相之能。當時大臣姜恪因作戰有功升為左相,於是朝野間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

      三旨宰相 北宋神宗時,王圭居相位十六載,每次只會把他人的奏章呈給皇帝時跪請“取聖旨”,奏章閱批後跪接“領聖旨”,對下官則僅“已得聖旨矣”,因而有“三旨宰相”之稱。

      青詞宰相 明世宗喜好長生之術,宮中每有齋醮,就命詞臣寫文章祭祀。由於祭祀文章寫在青藤紙上,謂之“青詞”。詞臣李春芳、嚴訥、郭林、袁煒等都因“青詞”而至拜相,從而落下“青詞宰相”之說。

      棉花宰相 明朝大學士劉吉,忙於私營,無所建樹,卻能每每躲過諫官彈劾,並將彈劾他的諫官一個個排擠掉,因而被戲稱“棉花宰相”。所謂“棉花”是取其“耐彈”(劾)之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方稜塊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