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說豫見
-
2 # 太史春秋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抗日名將吉鴻昌將軍臨終前寫下的這首詩,可算作他的遺言,字裡行間透著抗日的決心和對未竟事業的遺憾,彰顯著中華男兒的錚錚鐵骨。
1895年,吉鴻昌將軍出生在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從小生性耿直豪爽、剛強果敢。18歲時,吉鴻昌進入馮玉祥的部隊,由於作戰勇敢、待人謙和,25時便升任營長。
吉鴻昌父親在離世前,曾對他說:為人要正直,為官要清廉,當官不是為了發財,一定要為天下窮人著想!
父親死後,吉鴻昌謹遵父親生前遺訓,把當官不許發財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將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視為自己的偶像。
為了時刻勉勵自己,吉鴻昌將父親遺訓:“作官即不許發財”幾個大字刻在碗上,除了自己使用外,還將刻有這幾個字的碗分發給部隊全體官兵,讓大家和自己一起互相勉勵、互相監督,做到廉潔奉公。
35歲時,吉鴻昌任國民革命軍二十二路軍總指揮,他曾親自化裝成小手藝人到達蘇區,瞭解蘇區政策後決定率部起義。
但起義前夕被人告密,於是被蔣派遣到國外去考察。當時九一八事件爆發,被解除兵權的吉鴻昌痛心疾首,在居住的旅店牆上親手刻下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句子,表明自己抗日的決心。
出國考察的吉鴻昌,在國外受到外華人的輕視和挑釁,有人勸他以日本人的身份生活,可以避免許多麻煩。吉鴻昌聽了之後怒不可遏,申明自己是華人,並因此感到光榮和自豪。於是,他專門製作了一塊卡片貼在胸口,上面用英文寫著“我是華人”!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由於被指派開辦實業的吉鴻昌手裡沒有兵權,於是變賣家產,四處聯合愛國軍人,協同蘇區建立民眾抗日同盟軍,被任命為第二軍軍長,率部北進,三戰三捷,收復多倫,對全國的抗日力量形成了極大的鼓舞。
但是吉鴻昌的抗日言行,觸犯了蔣的某些集團的利益,因此被特務抓捕,押往河北槍決。
行刑前,吉鴻昌用樹枝作筆,在地上寫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詩句後,慷慨就義。
大義凜然的抗日名將吉鴻昌,淡泊功名利祿,始終把“作官即不許發財”作為人身信條,他親手燒製的那隻大碗一直留存於世,上面的話也時刻警示著我們。
-
3 # 班副
“現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戴安瀾
戴安瀾將軍,1904年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幼成績優秀,在當地屬於學生尖子,19歲時考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安徽公學高中部,20歲棄筆從戎參加了國民革命軍。
當時的社會動盪,正處於軍閥混戰,列強佔據時期,這使一腔熱血的戴安瀾感到十分的難受。他立志將匡扶國家,救人民於水火之為一生的奮鬥目標。將自己的名字戴炳陽改成戴安瀾,“天下安瀾,比屋可封”,比喻太平之意。
戴安瀾一生沒有打過內戰,1933年參加長城北古口抗戰,正式開始了他的抗日生涯,此戰獲得雲麾勳章。
1938年參加臺兒莊戰役,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裡集,用鮮血和高超的指揮藝術迫使日寇退兵,榮獲寶鼎勳章。在徐州會戰中,與日寇激戰四晝夜,由旅長升任副師長。在武漢會戰中,雖不敵日寇被迫撤退,但英勇的表現被記大功一次。
1939年,年僅35歲的戴安瀾升任國民200師師長,少將軍械。該師是當時中國唯一一個機械化師,同年參加了長沙保衛戰,崑崙關戰役。在崑崙關戰役中,戴安瀾率部血戰不退,擊斃了日寇軍團長,被授予當時國軍將領最高獎項——青天白日勳章。
1941年,抗日戰爭陷入相持階段,日寇看中國久攻不下,改變策略佔領中國的出海口,斷絕了中國一切的外來物資。為了確保盟國物資能進入中國,當時中國修建了滇緬公路。這條公路在當時被稱為中國的生命線,如果沒有這條公路,僅憑國內的戰備物資最多隻能支援3個月。為了保住滇緬公路,戴安瀾率200師孤軍深入開赴緬甸。
1942年,在英美兩國的一再要求下,我們組建了中國遠征軍。戴安瀾的200師就是遠征軍的線頭部隊,進入緬甸境內後就參加了冬瓜保衛戰。戰前戴安瀾立下軍令狀:“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揚威國外之盛舉,戴某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敵兇焰,固守東瓜。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冬瓜保衛戰中,戴安瀾的200師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與4倍於己,配備了特種兵種和空軍的日軍激戰了12天,成功了掩護了英軍的撤退,並殲敵5000餘人,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勢。
1942年5月初,中英盟軍全面潰敗。200師被大股日寇包圍分割,戴安瀾率部衝鋒,被子彈擊中胸腹部。5月26日,深受重傷的戴安瀾將軍在緬甸叢林中隨軍奔波幾天後,自知生命已到了最後時刻。他吩咐警衛員給自己整理軍容,並寫下遺書:“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隨後傷重去世,享年38歲。
毛主席為紀念戴安瀾將軍賦詩《海鷗將軍千古》:“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周總理題寫了輓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
4 # 麻花的故事
“餘此次奉命固守東瓜,因上面大計未定,其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這是戴安瀾將軍率中國遠征軍200師遠赴緬甸參加同古保衛戰前給妻子王荷馨留下的遺書。
戴安瀾將軍遺言中提到的“固守東瓜”指的就是這場戰役,此役是中國遠征軍在緬防禦作戰期間,規模最大,殲敵最多的一場戰役。
抗日名將戴安瀾
戴安瀾將軍率部在沒有援軍、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決定誓死與日軍血戰。最終成功堅守12個晝夜,在仰光陷落,戰局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完成了掩護友軍英軍撤退的任務。
看到這相信大家也發現此役戴安瀾將軍並沒有犧牲,而且最後還安全轉移了,所以這份遺書也就不能作數了。
事實上,當時戴安瀾將軍雖然成功轉移了,但危機並沒有解除。上面已經說過,戴安瀾將軍所率200師此時已是孤軍,強敵環伺,能不能安然回國都是未知。
中國遠征軍
誓死堅守同古城1942年,同為盟軍的英軍在緬甸被日軍打得難以招架,為了營救這個盟友,戴安瀾將軍奉命率遠征軍第200師開赴同古城。
本來如果英軍如果能死守同古城,待我軍抵達時來個裡應外合,日軍絕對吃不了兜著走,奈何此時的英軍已經被日軍打怕了,駐守同古城的英軍一聽日軍來了,加足馬力跑了。
留了一座空城給戴安瀾將軍。不僅如此,為了給跑路的英軍爭取時間,戴安瀾將軍不得不在同古城拖住日軍。
如此一來,戴安瀾將軍所部就成為了一支名副其實的孤軍,1942年3月20日,日軍以5倍兵力猛攻同古,戴安瀾將軍率部浴血奮戰,在同古城與日軍第55師團血戰了12個晝夜,最終主動撤出同古。
同古戰役
回家之路同樣艱難4月2日,老蔣、史迪威、杜聿明、戴安瀾舉行了一次軍事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制定曼德勒戰役。
但由於英軍在緬北的軍事行動一敗塗地,導致中國遠征軍後路被斷,日軍一路佔領雲南畹町一帶,兵鋒直指省會昆明。
作為遠征軍的先頭部隊,後勤被斷,第200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孤軍,沒有援軍就不說了,整個師的官兵每天的吃喝都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
有沒有臨行前的味道
彈藥更是打一發就少一發。在這種情況下,想辦法回到國內成為了200師的首要任務。但一個師的目標實在太大,堂而皇之走大路自然是行不通的,於是戴安瀾將軍只能帶著部隊晝伏夜出,專挑那種又深又茂密的原始雨林走。
這樣選擇,一來可以避開日軍的偵查,增加隱蔽性,二來原始雨林中食物和水的獲取難度要小一些。
但同樣的,原始雨林的危險也不小,毒蟲、毒果成為了200師最大的敵人,由於沒有藥物補給,不少將士永遠倒在了雨林當中。
行軍中的遠征軍戰士
20多天後,戴安瀾將軍所部成功走出了雨林,眼看距離國內就只有一座山的距離了。當然,200師將士再也不必東躲西藏了。
因為此時200師的將士眼看就能回到家鄉,士氣正盛,他們也知道如此大的目標想要安然無恙透過邊境是不可能的,一場大仗在所難免,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笑容很自然,步伐很堅定
遺書終成臨終遺言5月18日,趁著夜色,戴安瀾將軍率部透過細莫公路抵進在公路兩次的日軍陣地。由於對敵人如何佈置,兵力幾何等等均不熟悉。
戴安瀾將軍只得作出比較保守的戰術佈置,598團作為先鋒山上開路,他自己親率600團隨後支援,599團作為預備部隊以防變數。
“海鷗將軍”
果然,戰鬥打響後,第200師的將士各個奮勇當先,戰鬥力爆表,戴安瀾將軍更是身先士卒,不一會就基本肅清了山頂之敵。
得到戰鬥結束的確切答覆後,戴安瀾當即下令趁夜翻過山嶺,他自己更是帶著600團走在了最前面為部隊開路。
由於戰鬥已經結束,誰也沒有想到敵人會有殘部躲在石縫裡放黑槍,戴安瀾將軍率部剛走到半山腰就見一陣火舌襲來。
笑容Sunny
隨著幾個警衛衝過去將敵人殘部擊斃,戴安瀾將軍也身中數槍倒在了血泊當中。儘管如此,戴安瀾將軍也只是對幾處槍傷進行了簡單的處理後就繼續帶著部隊快速透過。
是的,此時的戴安瀾將軍還沒有犧牲,他的意志在堅持著,他還要把跟著他遠赴他鄉的兄弟們安然帶回家鄉。
五月的緬甸正值雨季,剛用草灰處理過的傷口很快就會被雨水浸透,這樣一次又一次用毅力告訴自己快了,就快回到家了戴安瀾終於還是沒有堅持住。
緬北茅邦村,因失血過多,臉色慘白的戴安瀾面對聯絡官的關切詢問時還在說:“我沒事,叫兄弟們不要掉隊,趕緊回國!”
將軍之墓
不久後,這個鐵一般的安徽漢子還是沒能堅持到看見祖國的大好河山,壯烈犧牲,時年38歲。
戴安瀾的夫人王荷馨得到訊息後並沒有難過太久,就像他丈夫說得那樣,他為國犧牲,是光榮的。隨後王荷馨獲得了一筆撫卹金,不過她分文未取,將這筆錢原封不動地捐出辦學。
而王荷馨則守在將軍墓前獨自將她和將軍的4個子女撫養成人,終生未嫁。
結語不管是戴安瀾將軍在同古戰役前給妻子留下的遺書還是臨終前的遺言,我們不難看出這個漢子有多愛自己的祖國,有多愛生他養他的這一方土地。同樣遺書中也可以看出將軍對家人的不捨。但就算如此,相信再讓將軍選擇一次,他還是會義無反顧地率部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
回覆列表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武將也不例外,著名武將的臨終遺言,既代表了個人報復的總結,也代表了對今後的期望,讀起來讓人頗有感觸。這裡說幾位三國著名武將的臨終遺言。
1、太史慈太史慈是東吳名將,以信義著稱。太史慈死時四十一歲,臨終嘆息:”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三國演義中,將太史慈的臨終遺言改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2、周瑜三國演義中,周瑜火燒赤壁後,繼續與曹軍交戰,歷經苦戰,擊敗曹仁,自己肋部也中箭受傷。但周瑜的作戰成果被劉備竊取,諸葛亮三氣周瑜,最後周瑜被氣死。臨終感慨:“既生瑜何生亮!”以周瑜的嫉賢妒能、棋差一招,反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其實周瑜臨死之前,給孫權寫的有信,在信有中感激孫權的信任,恨自己的壯志未酬,也接受了人生有死的命運,同時準確指出劉備寄寓,有似養虎的危害,並推舉魯肅作為自己的接班人。看來周瑜並不是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的人。
“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統御兵馬,志執鞭弭,自效戎行。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3、馬超馬超號稱呂布再世,人稱錦馬超,潼關之戰給曹操帶來無數麻煩。但馬超不顧父親馬騰一家在曹操手裡,毅然反曹,導致200餘口被殺。再次奪取涼州,殺害刺史韋康,導致馬超妻子和孩子被殺。馬超投奔漢中張魯,領兵打仗,再次不顧自己的庶妻和孩子,決定投奔劉備。
在劉備處,雖為五虎上將,但並不受重用,在驚懼憂愁中逝去,享年四十七歲。馬超臨死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從前的哪個不顧一切的少年,如今變得孤言寡語,短短几句話,道盡馬超一生的淒涼。
4、黃忠黃忠是蜀漢名將,在定軍山之戰中斬殺夏侯淵,被封為後將軍,與關羽、張飛、馬超、趙雲均為五虎上將。在劉備東征時,黃忠老當益壯,奮勇殺敵,卻中箭受傷,危在旦夕。
關興、張苞將黃忠送到劉備禦帳,劉備來視察,撫其背曰:“令老將軍中傷,朕之過也!” 黃忠曰:“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壽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龍體,以圖中原!”黃忠是得遇明主,死得其所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