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三國志》,總是為劉備沒有成功而扼腕嘆息,總是被劉備那種忠肝義膽、忠義之氣所感動,劉備失敗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他“太過於忠義”所造成的,所謂成也忠義敗也忠義是也。
一、忠於君王
有人會笑,說忠義怎麼是劉備失敗的原因呢?你這結論是否太淺顯呢?且聽我道來。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火四起,各路軍閥都打著維護漢朝江山的虛名,施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實。十常侍之亂、董卓進京、曹操的討伐均是以奪取政權為目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依然是春秋、戰國情景的翻版。而劉皇叔在一個朝代行將滅亡之時,還要竭力維護其腐敗政府,打著“匡復漢室”的旗號,甚至將蜀國稱之為蜀漢,其思想領域太缺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其號召力當然要大打折扣了,如果敢於砸爛舊世界建立新社會,則玄德的成功機率就會大大提升。
二、仁義君子
關雲長是人們最敬仰的義薄雲天的英雄,是“義”的典型,道德的化身。然而他的兄長劉備也不是無情無義之人,在某種程度上,劉備的“義”比之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桃園結義時說“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背義忘恩,天人共戮。”在其後的“革命生涯”中,他們哥三都在履行著結義時的誓言。有例為證:
其一,劉備在任安喜縣尉時,督郵來視察,那督郵真的有眼無珠,劉、關、張何等樣人,豈能把小小督郵放在眼裡,結果被張飛痛打一頓,劉備為保護張飛免遭厄運憤而辭職帶領弟兄逃逸。
其二,張飛丟失徐州,使劉備家小失陷,欲自刎謝罪,劉備奪劍勸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叫兄弟中道而亡?”一番話既打消了張飛的自責,又體現了“兄弟之義在於生死與共”的情義,怎能不令人感激涕泠。這也確實是玄德君的真情流露,在新野敗逃趙雲救主、元直走馬薦諸葛等章節裡都可找到例證。三國之中惟有玄德有此真情,誰又能望其項背呢?前述之事若在當今,恐怕也沒有誰能有如此義氣和膽識吧!
《三國演義》、《三國志》,總是為劉備沒有成功而扼腕嘆息,總是被劉備那種忠肝義膽、忠義之氣所感動,劉備失敗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他“太過於忠義”所造成的,所謂成也忠義敗也忠義是也。
一、忠於君王
有人會笑,說忠義怎麼是劉備失敗的原因呢?你這結論是否太淺顯呢?且聽我道來。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火四起,各路軍閥都打著維護漢朝江山的虛名,施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實。十常侍之亂、董卓進京、曹操的討伐均是以奪取政權為目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依然是春秋、戰國情景的翻版。而劉皇叔在一個朝代行將滅亡之時,還要竭力維護其腐敗政府,打著“匡復漢室”的旗號,甚至將蜀國稱之為蜀漢,其思想領域太缺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其號召力當然要大打折扣了,如果敢於砸爛舊世界建立新社會,則玄德的成功機率就會大大提升。
二、仁義君子
關雲長是人們最敬仰的義薄雲天的英雄,是“義”的典型,道德的化身。然而他的兄長劉備也不是無情無義之人,在某種程度上,劉備的“義”比之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桃園結義時說“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背義忘恩,天人共戮。”在其後的“革命生涯”中,他們哥三都在履行著結義時的誓言。有例為證:
其一,劉備在任安喜縣尉時,督郵來視察,那督郵真的有眼無珠,劉、關、張何等樣人,豈能把小小督郵放在眼裡,結果被張飛痛打一頓,劉備為保護張飛免遭厄運憤而辭職帶領弟兄逃逸。
其二,張飛丟失徐州,使劉備家小失陷,欲自刎謝罪,劉備奪劍勸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叫兄弟中道而亡?”一番話既打消了張飛的自責,又體現了“兄弟之義在於生死與共”的情義,怎能不令人感激涕泠。這也確實是玄德君的真情流露,在新野敗逃趙雲救主、元直走馬薦諸葛等章節裡都可找到例證。三國之中惟有玄德有此真情,誰又能望其項背呢?前述之事若在當今,恐怕也沒有誰能有如此義氣和膽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