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九臺8o

    《汾上驚秋》一首。 汾上驚秋 蘇頲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汾河,發源于山西寧武,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 北風吹拂著天上的白雲,像是為我送行,又像要陪伴著我渡過這萬里的汾河去。因為對前路有著憂慮,心緒正自煩惱,看到這草木搖落的景象,驚覺秋天已經來了。秋風帶著蕭瑟,讓我這遠行的遊者覺得份外悲涼,使得我一顆忽上忽下的心不由更加驚懼了。對我這樣的人來說真是秋聲不可聞。 小小的讀後感: 蘇頲,唐代武功人氏(在今天的陝西境內)。他弱冠之年即中進士,曾任烏程尉,監察御史,修文館學士,中書舍人等職,襲封許國公,官至宰相。他是文官,文學功底深厚,朝廷的文誥常是他的手筆,與同朝的燕國公張說並稱“燕許大手筆”。當然這一點戲說的成份似乎更多些。身為國公宰相,他的許多詩作是應制詩奉和詩,但是風格卻以秀麗文雅為主,這可能和他的修養有著關聯。蘇頲諡號“文憲”,可見皇帝對他才華的欣賞。《全唐詩》收編有他所寫的兩卷文稿。 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將要出使北方,遠離京城,任務很艱鉅,因此心情忐忑。秋風會帶來蕭瑟和涼意,一陣秋風一陣涼,人自然會產生對這份蒼涼的反感。秋風過處荒蕪閒置的土地上實在找不到讓人高興起來的物什。加之越往北越是貧瘠寒冷,萬里渡河的漫長旅程,我想在詩人心裡更多的是疲憊和厭倦吧。難怪“秋聲不可聞”,聽到這秋聲只會使人傷懷,只會平添幽怨罷了,所以不可聞。 這首作品可以理解是詩人真實心理的刻畫。詩人希望表露自己憂國憂民的胸懷,表露自己思鄉思家的情感,這首詩裡兩種情感在詩人身上是統一的。說實在的秋天也並非全是頹然的景象,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金色的莊稼,忙碌的農人,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可以說秋天也有生機勃勃的一面。但是詩人要冒著慢慢寒冷的北風到北方去出使,前景有太多的未知,離愁別緒加上危險的前路,心裡自然就向著秋的淒涼氣氛去了。秋聲,帶給詩人的驚擾比起一般人是更深遠了。 這首詩裡運用的文字和常見的官場話很不一樣,可以說離官話場面話很遠,這應該是詩人秀麗典雅詩風的體現吧。這裡我就不多說此詩的文采了,因為詩裡的文字很平易,讀起來並不艱澀,讀者細心些自會體味。 秀麗的文字結合了敏銳細緻的感觸,這首作品正像書上評價得那樣情景交融,聲情並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一個故事:輸錯小數點導致航天器出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