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足常樂1041097273996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擊潰劉備佔領江陵後,企圖乘勢一舉鯨吞江東。

    為了重振旗鼓,劉備採納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政策,與孫吳聯合,並派遣諸葛亮出使東吳,面見孫權(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而此時此刻,向來主張擁兵自守的孫權,持觀望的態度測探劉和曹的態勢,極有可能向強者靠攏(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

    諸葛亮以東吳地理優勢和劉備深得民心之論和志在抗曹之論來遊說孫權,極力陳述抗曹的優勢和不抗曹的劣勢,而孫權被諸葛亮的言辭所打動,但仍因劉備兵微將寡之由持懷疑態度,但諸葛亮詳細說明了己方的優勢:

    1、備軍雖敗,但根基尚在,兵力仍足:關羽擁有水軍,長坂坡生還三萬兵馬,屯兵江夏的劉琦麾下兵馬至少萬人不計,有與曹操抗衡的資本。

    2、劉備深得民心,眾多英雄豪傑仰慕,並擁有漢室血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

    吳軍聯合劉軍的優勢:

    據有江東,以吳、越之眾,兩家聯合足以與曹軍抗衡。

    而且曹操也有以下不利因素:

    1、曹操前來追殺,但兵困馬乏,強弩之末之軍來犯,必犯兵家大忌。

    2、曹軍大多是北方人,習慣陸地生活,不適應河流湖海的生態環境。(北方之人,不習水戰)

    3、荊州百姓剛剛被曹操所得,之所以依附曹操,只是因曹軍兵臨城下緊逼,不得不歸附,並不是心甘情願歸順(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與此同時,東吳主和派大多都勸孫權降曹。唯有魯肅不發一言,隨後他就對孫權說了這樣一段話:“眾人的議論,根本就是誤導您,就例如,我魯肅可以投降,可以得到曹操的封賞,甚至能謀個一官半職,還能慢慢升遷;可是您若是以江東之主的身份投降曹操,曹操會如何安置您呢?”(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原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有了這些因素,孫權越來越認為,自己擁有廣大的江東土地,擁有十萬兵卒,憑什麼要受曹操的轄制?於是欣然和劉備聯合,並派遣周瑜、程普等人率水軍支援劉備,於赤壁打敗曹操,從而為三足鼎立奠定堅實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學習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