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531950352275

    深感隆恩浩蕩的劉三吾,雖然被朱元璋的信任感動非常,他也勤勤懇懇,盡心竭力的去做了工作,同時發揮了他正直的一面,用公正的心、淵博的見聞去評判了每一位士子的文章,並且完成了最終的取錄名單。

    按說,把上頭交辦的差事辦好,自然是有功無過,或許這樣的道理放到其他人身上可以,但是放到了為皇帝辦事,為國家效力的科舉主考官身上,只做到一板一眼做好差事,顯然還不夠。

    當取錄名單出爐之後,這些士子的出身出奇一致的為南士的時候,作為丁丑會試負責人的劉三吾就應該發現問題所在;更應該想到這樣一個偶然的結果一旦釋出出去,會在明朝士人之中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結果是什麼,他居然沒有就此對朱元璋進言,也絲毫沒有考慮到自己身為南人考官而避嫌,也正因如此,85歲的劉三吾闖下大禍,讓朱元璋知道後很失望,只是朱元璋沒有馬上降罪劉三吾,而是組織了一次複查。

    這一次複查行動的安排,朱元璋是為了查清是否真有北方士人反映的“南方主考官偏私南方士人”一事,更是給劉三吾等主考官一次機會。他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代價平息了北方士人的怒火,穩定局勢。結果是什麼?複查團成員,以朱元璋侍讀張信為首,維持了劉三吾等人原來一樣的判定,複查的結果依然是全部取錄者為南方士人,理由是北方士人的文章確實不行,而且多有犯禁之言。

    聽到這樣的結果,朱元璋臉都要綠了,組織了這一次複查,卻只換來了這些南方士人卻依舊不依不饒,事情變得越發不可收拾。就在這關鍵時刻,有人舉報張信等複查成員是在劉三吾等主考的授意下,採取了對北方士人文章故意以陋捲進呈。朱元璋得知了這個訊息,自然不會因為幾個迂腐的南方官員而壞了國家大計,於是,對於這些以劉三吾等“不識大體”的人進行了凌遲等嚴厲刑罰。

    這樣的結果朱元璋並不願意看到,只是劉三吾先是失職在先,不為國家大局進言;隨後又“執迷不悟”,讓朱元璋一再失望。不過,朱元璋還是留了劉三吾一條命,理由是他已經85歲高齡,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樣的理由實在太過牽強,也都明白,朱元璋還是知道劉三吾“人慷慨,不設城府”的,只是做了糊塗事罷了。

    時至今日,南北榜案几乎要被認定為一個冤案,而85歲高齡的劉三吾則成為了眾人口中的“犧牲品”。其實劉三吾的結局真不冤,他先是失職,隨後又拒絕以大局為重進行補救,暗中干預複審結果,不給朱元璋臺階下,最終依靠著他過硬的人品和影響力保住了一條性命,這已經是他能得到的最好結局,談不上被冤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中禮饃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