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計策都有風險,不可能十全十美,包括諸葛亮出的這條。
諸葛亮的這條計策是借鑑於春秋時期晉國的重耳,晉國內亂,重耳為求自保出逃十幾年,然後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看起來重耳的做法很完美,但是這樣做法會有一個風險,那就是遠離了政治中心,對事態的發展不能第一時間獲取資訊。
其實在晉文公重耳當國君之前,還有一個人在他之前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那就是重耳的侄子,在秦國當了幾年人質,秦穆公的女婿晉懷公。他回國做了兩件斷送自己性命的事。
1、殺了頗有盛名的的大夫狐突,況且狐突的兩個兒子還正在外面跟著重耳流浪,並且二人都很賢能。
2、同老丈人秦穆公翻臉。這直接導致剛剛平靜下來的晉國內亂外患又起,間接導致重耳被迎回晉國。倘若晉懷公能處理還這兩件事情,禮待賢臣,外結秦國,或許就沒有重耳什麼事了。
反過來看劉琦,他面臨了同樣的問題,雖然駐守江夏,保住了一時的性命,但是遠離了政治中心,使得在劉表死後,自己還沒反應過來,劉琮就已經穩穩當當的當上了荊州牧。
所以,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固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生搬硬套那和紙上談兵的趙括有什麼區別?
任何計策都有風險,不可能十全十美,包括諸葛亮出的這條。
諸葛亮的這條計策是借鑑於春秋時期晉國的重耳,晉國內亂,重耳為求自保出逃十幾年,然後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看起來重耳的做法很完美,但是這樣做法會有一個風險,那就是遠離了政治中心,對事態的發展不能第一時間獲取資訊。
其實在晉文公重耳當國君之前,還有一個人在他之前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那就是重耳的侄子,在秦國當了幾年人質,秦穆公的女婿晉懷公。他回國做了兩件斷送自己性命的事。
1、殺了頗有盛名的的大夫狐突,況且狐突的兩個兒子還正在外面跟著重耳流浪,並且二人都很賢能。
2、同老丈人秦穆公翻臉。這直接導致剛剛平靜下來的晉國內亂外患又起,間接導致重耳被迎回晉國。倘若晉懷公能處理還這兩件事情,禮待賢臣,外結秦國,或許就沒有重耳什麼事了。
反過來看劉琦,他面臨了同樣的問題,雖然駐守江夏,保住了一時的性命,但是遠離了政治中心,使得在劉表死後,自己還沒反應過來,劉琮就已經穩穩當當的當上了荊州牧。
所以,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固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生搬硬套那和紙上談兵的趙括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