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以史為鑑漫浸生活

    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反對呢?因為,其中有非常致命的問題,面對變法,蘇軾誠懇直言:改變積習,也要尊重歷史沿革,不可操之過急,需考量各基層利益,不可以突然打破禁錮,侵犯到官僚士族利益,否則將會招致國家的動盪,不僅達不成改革目的,還將激化矛盾。但蘇軾中肯的建議卻被冠以違抗聖意之名,被打入保守派之列,並貶出汴梁。

    王安石為人剛正不阿,博學多才,處理問題正直公道。北宋治平四年,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光國公趙頊登上帝位,是為北宋神宗皇帝,王安石將社會問題與改革變法的建議,向神宗娓娓道來,神宗熱血沸騰,兩人似有相見恨晚之意,更有伯樂正遇千里馬的酣暢淋漓。

    神宗支援王安石變法,給予王安石無上之權力。並傾注了極大的熱情,為儘早破解歷史累積的難題,走出財政困境,王安石以改革急先鋒的姿態,不負神宗重託,不遺餘力,大刀闊斧,日夜操持,將那個年代文人對於世界的理解,全部付諸現實,勢不可擋!

    但是王安石和神宗皇帝忽視了最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有士族官僚基層的傾力支援,當年太祖皇帝也無法黃袍加身,僅憑君王熱情,書生意氣,不顧階層利益,侵吞士族土地,勢必步履維艱,走入窘境。

    北宋神宗時期星光熠熠,“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位都生活在那個階段,蘇軾,司馬光,詞人柳永,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大畫家范寬,抗金名臣李綱,外族金朝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西夏皇帝元昊,沈括,畢昇,秦觀等蘇門四學士,歐陽修等等,以上這些人在朝為官的,竟然沒有幾個人支援王安石變法,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與之針鋒相對,竟是對立派的代表人物,他們大多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看待王安石變法,並給予了很多忠告,但王安石不為所動。

    高太后主政期間打壓改革派扶持保守派,蘇軾,司馬光等一列名臣暫獲轉機,但高太后去世後,宋哲宗親政,大力扶持改革派,誓將改革進行到底。

    經過一系列的打壓,改革派重新佔據朝堂,但他們骨子裡都不願全部恢復王安石的法令,新法名存實亡,改革歸於沉寂和徹底失敗。

  • 2 # 新莽傳奇

    皇帝(君主)有強烈的變法需求。魏李悝變法、秦商鞅變法等。主持改革的人能夠提出一套適合君王改革的配套措施。君臣之間在改革的過程中能夠互相扶持,堅定不移,不離不棄。對於改革的反對派能夠實行鐵血手段,使他們不能夠阻擋改革。改革的成果要能讓大多數人受益(主要是百姓)。改革者的壽命長些,主要是君主的壽命長,改革的政策就能維持久些。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在於:

    宋神宗與王安石沒能互相扶持,改革受阻短期沒有成效,就放棄了。主要是宋神宗缺乏耐心,沒能堅定不移地支援到底。王安石變法措施沒有能夠使百姓受益。反而受到了更嚴重的盤剝。百姓對改革失望。王安石改革隊伍中有很多的投機分子,他們打著改革的旗號對百姓巧取豪奪。反對改革的阻力非常大,以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抵制改革,使得神宗左右搖擺。因為宋朝對文人非常寬容。即使反對改革,最重的處置,貶官、罷官,不至於失去生命。那麼即使他們不在朝廷,也依然可以發聲。在當時的通訊條件下,對政令原意的理解就有偏差。

    基於以上原因,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就無法避免。再加上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所有的改革一旦執行者去逝就會出現“人亡政息”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的00後是什麼模樣?又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去面對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