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UCKAMN

    陳彧君和陳彧凡二人的創作一部分是類似的,這源於他們共同的家鄉體驗和童年記憶。

    陳彧君的藝術作品更傾向於利用空間的概念去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創作,而陳彧凡更多的利用時間的概念,利用重複性去呈現自己對事物的不同理解。

    看二人的作品就很明顯的看出來是不同的風格,但是深究其中也會發掘家鄉那片地域帶來的同一思考——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共同面對僑鄉交融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海內外交融的文化。

    比如之前在香港“白色”這一栓雙人藝術展裡展出的《借地》,他們就是在一起思考一個巨集大的哲學命題,我們是什麼身份?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當他們抽象的思考落實到具體的筆觸上,展現了和現實密切相關的視角,把觀眾從展覽中又拖入另一個現實場景裡。

  • 2 # 花東子

    2007年的時候,陳彧君就開始和陳彧凡共同創作《木蘭溪》系列作品了,木蘭溪作為他們家鄉莆田的母親河,既是創作源頭,也是記憶和歷史寄存的地方。從同一個地方出來,兩兄弟似乎是一個整體,日常談話思考自然離不開家鄉的種種回憶。

    在木蘭溪的合作過程中,他們也沒有刻意擺脫這個“整體”的存在,而是一起尋找素材,一同創作,由此希望產生一個完整的個體。而在多年的創作和展覽中,他們還會不斷的收集各種物件,據說體量達到數卡車之多。在不同的年份裡,他們的關係和經驗也不斷影響著木蘭溪的創作,不同數量、不同形態的素材被聯絡起來,形成和諧的裝置。

    這樣的合作過程,讓陳彧君和陳彧凡兄弟的創作經常是在同一片語境中完成的,一個近乎儀式的思想在引導二人的創作和思考。家鄉也是他們中間一個永恆的介質。

  • 3 # 非黛412

    在陳彧君這裡,室內空間經常作為題材出現在繪畫中,他似乎在反覆描繪著一個個房間的某一角。這些房間通常是虛構的,這並不僅僅是說這個場景是他想像的,更有趣的是,他的條狀筆觸在構建著牆面或地板的同時,又不時地壓縮並破壞著視錯覺意義上的空間感,把這些房間結構進了繪畫自身的空間。

    這依然是一種空間的轉換,從想像的空間到觀看的空間,再到畫面的空間。想像的房間漸漸被現實的房間替換,他開始描繪他自己的居住環境,如門廳裡的一堆鞋、牆角的一隻狗、凹進去的窗臺及窗外的樹林,這些作品是從個人視角出發的私人空間描繪。

    另外一方面,他又開始從現實之物演繹出一些純粹的理念性的空間,一堆紙箱子或一個木架子在畫面上變成了一種空間自身的扭動和生長。這些看似完全對立的作品構成了一個互相衍生的群落,實際上,陳彧君有意使他們形成繪畫間的意義空間,把我們從可視的畫面空間中帶出去。

    不同的是,陳彧凡的作品是聚焦式的,他收攏了時間性,其標誌性的“點”漸漸脫離了早期作品中來自閱讀體驗的時間刻度感,而成為了一種屬於空間秩序的位置。這些“點”不再時間性的展開,而只是一個個空間標記。在不同的色彩、大小、凹凸與疏密性狀下,這些純粹的視覺存在物又形成了某種自律而互相契合的內部關係,一種不再流動的堅固秩序。

    與此同時,因為色彩關係的引入,原本繪畫背景(白紙或黑、白底色)就不再被假設為虛無,而是加入進了這一堅固的空間邏輯中。對陳彧凡的作品來說,空間越來越不是某種想像或錯覺,而是對畫面上微小起伏的確實性空間感知,在那裡,連“空間”一詞的文化意味都須被驅除殆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小核桃手串玩了半年了,請問值不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