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籽開花的。
花生於葉腋,不見真面目,稱隱頭花序成對腋生。無總梗,扁球形。雌雄同株;雄花很少,生內壁近口部,無柄,花被片3,雄蕊1枚;雌花有梗或無梗,花被片3-4,花柱近頂生。癭花多數,花被片4-5;子房有柄,花柱線形。隱花果,扁平圓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菩提樹有許多別名:沙羅雙樹、阿摩洛珈、阿里多羅、印度菩提樹、黃桷樹、思維樹、畢缽羅樹、覺樹,與佛教淵源頗深。
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阿摩洛珈”(Pippala),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才得名為菩提樹(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為“覺悟”。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菩提樹在傷口處會分泌出乳汁,可提取硬性橡膠。花可以作為藥材入藥。其果實酸脆而微澀,回味甘甜,喜光喜溫,最為奇特的是果實8—9月份成熟,卻能在樹上掛果保鮮到次年2—3月份,有祛疾除病,養生保健,益壽延年之神奇功效。
菩提樹籽開花的。
花生於葉腋,不見真面目,稱隱頭花序成對腋生。無總梗,扁球形。雌雄同株;雄花很少,生內壁近口部,無柄,花被片3,雄蕊1枚;雌花有梗或無梗,花被片3-4,花柱近頂生。癭花多數,花被片4-5;子房有柄,花柱線形。隱花果,扁平圓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菩提樹有許多別名:沙羅雙樹、阿摩洛珈、阿里多羅、印度菩提樹、黃桷樹、思維樹、畢缽羅樹、覺樹,與佛教淵源頗深。
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阿摩洛珈”(Pippala),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才得名為菩提樹(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為“覺悟”。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菩提樹在傷口處會分泌出乳汁,可提取硬性橡膠。花可以作為藥材入藥。其果實酸脆而微澀,回味甘甜,喜光喜溫,最為奇特的是果實8—9月份成熟,卻能在樹上掛果保鮮到次年2—3月份,有祛疾除病,養生保健,益壽延年之神奇功效。